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4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结构化理论
【答案】吉登斯在《社会的构成》里将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成果融合起来,构建了一些具有一定解释力的概念,并在对社会学理论内部的各派理论进行大清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结构化理论。结构是指社会行动所涉及的规则和资源,结构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和人类行动的中介,并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
2. 传统型统治
【答案】传统型统治是指那种统治的维持是靠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的统治类型。韦伯勾画了传统统治形式的一般特征。他指出,这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统治者或主人是由传统的世袭制度决定的,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力,并将这种权力不断地传给自己的后裔。这种统治具有很强的个人性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一种主子与奴仆的关系。它所代表的是一种保守力量,它主张永远维持先王或上帝的神圣秩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3. 个人魅力型统治
【答案】个人魅力型统治是指建立在对具有出色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基础上的统治类型。韦伯认为,这必须包含两方面因素:
①作为社会精英的领袖人物本身在人格力量或个人才能上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不同凡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能成为个人魅力型人物;
②领袖人物的追随者们也有拥戴和服从这种领袖人物的需要,这种心理需要使他们表现出对领袖人物的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个人魅力型统治或权威往往伴随着社会革命运动而出现。这种权威的性质一般是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的秩序。
4. 风险社会
【答案】风险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它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减弱、改造或疏导在发达的现代性中系统地产生的风险和威胁。换言之,我们不再仅仅关心利用自然或者将人类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问题,而是要关注技术-经济发展本身产生的问题。
二、简答题
5. 涂尔干怎样界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本质特征有哪些?
【答案】(1)社会事实的含义
涂尔干认为真正的客观性追求不能仅仅归结为对社会有机体组织与行为的研究,而应从社会现象的一般普遍性来把握社会学研究对象。涂尔干把他规定的一般性的研究对象称为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是指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同时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
(2)社会事实的本质特征
①不可还原性
即社会事实不是个人事实,它不能用个人的行为和情感来说明和解释。涂尔干指出,社会事实虽然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构成的,但是当个人行为一旦相互作用地构成社会现象时,它们呈现出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的显著特性。
在人们对相互联系的个别社会现象的认识中,那些个别人或个别事件的个别属性被抽象掉了,剩下的仅仅是表现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关系,如出生率、死亡率等等。涂尔干认为,这些往往被人们称为概念或名称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思想观念,而是确实的客观事实,并且是独立于个人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客观事实,人们常常因为涂尔干的这个观点而把他称为社会唯实论者。
②制约性
他指出,社会事实具有一种必须服从的,带有强制性力量,它们凭着这种力量强加于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
③普遍性
涂尔干强调,社会事实的普遍性不是大量个别事实特性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人在社会活动或集体关系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6. 如何评价齐美尔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1)齐美尔对资本主义的货币交换关系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研究,在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他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资本主义文化精神”,虽然这一理论在本质上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格格不入的,但是也应看到他对于资本主义的严肃批判精神。如果我们将齐美尔的《货币哲学》视为对于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关系的现象进行的分析,那么,它仍不失为一部杰作。
(2)齐美尔的分析有重大的缺陷,他不是直接对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过程进行研究,而是通过货币等文化现象作间接的说明,其论述的中心是交换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因此他的分析常常是含蓄的、不明确的。
(3)齐美尔由于立场和形式社会学的观点,没有能更深刻揭示这种文化矛盾的历史特征和社会本质方面的原因,最终把它归结为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矛盾,以至有时得出了一种悲观的看法,认为客观文化越是发展,人的心灵发展就会越衰退。
(4)齐美尔去世之后,他的大部分著作逐渐被人遗忘。后来在美国却受到了欢迎,齐美尔的
若干著作被翻译出版,得到了广泛的宣传。美国社会学家并不是对齐美尔的抽象议论感兴趣,他们对齐美尔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齐美尔对城市、群体变化、社会冲突和社会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齐美尔的思想在西方社会学界重新受到重视,出版了大量研究齐美尔的著作,齐美尔的声望日隆。这主要是因为,虽然齐美尔没有创造出完整的社会学体系,但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研究是有相当深度的。当代西方社会学许多理论观点,都可在齐美尔那里发现最早的阐述,例如符号互动理论、结构功能主义方法,特别是社会冲突理论。
7. 试对韦伯社会学方法论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作一分析。
【答案】韦伯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思想是他全部理论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
(1)韦伯社会学方法论思想的内容分析
关于“理解”的方法、关于“理想类型”的观点以及关于社会行动的分类,都代表了他为建立社会学独特的认识方法所作的努力,并包含不少有启发性的思想。
(2)韦伯社会学方法论思想的特点分析
韦伯在此处也有明显的理论缺陷。
①他的“理解”方法在实际运用时碰到困难。韦伯认为,“理解”应是建立在行动者对其行动意义或动机具有明确认识的前提上,这也是行动作为人的行动所具有的特点,然而,连韦伯自己也意识到,在现实中,人们的行动往往并不是都被明确地赋予了某种意义的,行动者对其行动常常处于“半意识的”或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不解决这一矛盾,理解方法就面临困境。
②关于“理想类型”的思想,也有着同样的困难。现实情况和理想类型不像韦伯所说的那么简单,尽管理想类型充当着社会学上的“判例法”的重要职能,但在如何获得对实际情况的具体认识方面,还需借助其他具体有效的分析方法。
三、论述题
8. 怎样理解布迪厄关于实践逻辑的论述?
【答案】(1)实践的逻辑
布迪厄认为实践的逻辑不是普遍或无条件的,而是在一些实践活动中发现的共同性。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某种实践的逻辑不是贯穿无限多样的实践活动中的普遍性,而是在有限的可观察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共同性,它不具有绝对性;
②实践的逻辑与观察或理解是直接相关的。
在布迪厄关于实践的逻辑的论述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他关于实践逻辑的模糊性的论述。布迪厄不仅批评了传统哲学把人类历史过程解释为在绝对理性支配下而展开的合逻辑实践,而且反对亚当•斯密等人把个人的经济行为解释为清楚自觉的理性行动。
(2)惯习
①惯习的概念:惯习是知觉、评价和行动的分类图式构成的系统,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