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城乡规划与管理学院812公共政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执行

【答案】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执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政策活动的一个组成环节。

2. 政策调整

【答案】政策调整是指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或更准确地说,是政策方案的局部修正、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3. 公共政策

【答案】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

(1)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它与个人、企业等所做出的决定不同,其有法定的权威性。

(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政策小是无意识或偶然性的行为,总是要实现特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同时,政策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起作用,具有时效性。

(3)公共政策表现为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政策总有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它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政策规定常带有强制性,它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4. 政策科学“三部曲”

【答案】叶海片·德洛尔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表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

是公共政策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的标志。

二、简答题

5. 简析政策终结的障碍。

【答案】政策终结并不是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是自然而然的结束过程,而是一种需要采取行动的过程。由于政策终结涉及一系列的人员、机构和制度等复杂因素,因此,政策终结碰到许多困难或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①政策受益者。政策受益者不愿意既得利益受到损失;

②政策制定者。政策制定者不愿意承认他们制定的政策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更不愿意承认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③政策执行者。政策执行者不愿意看到政策的被终止。

这三类人的心态,往往成为政策终结的首要障碍。这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又使人们在解释政策失败时,常常倾向于从环境因素中去寻找原因,而不愿检讨政策本身的失误。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政策执行机构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张的本性,哪怕它已经无事可做,没有再存在的必要,情况也是如此。这就给政策终结带来很大的困难。机构的持续性表现在以下三个力一面;

①机构的惯性。机构的惯性使政策执行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如果要想修改其方向或让其停下来,必须从外部施加很大的力量才能做到。这是因为机构所固有的惯性,使它本能地反对任何变化的要求。

②机构的生命力。机构如同人一样,生存的能力很强。当政策终结危及到组织机构的生存时,它会千方百计地减轻所面临的压力,或改变策略,或调整结构,想方设法地延续政策终结的进程,给政策的及时终结带来消极影响。

③机构的动态适应性。在评估者眼中,机构是相对静态的。但是,机构本身却有一种动态的适应性,可以随着环境和需要的变化而产生变动,甚至能针对政策终结的各种措施来调整自己的方向,使终结计划夭折或破产。

(3)行政机关的联盟。

执行某项政策而获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往往会在政策面临终结时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政策终结。他们一方面会要求其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终结; 另一方面则互相团结、拉拢和接近政府内外有影响的人士抵制终结。这种执行政策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一旦它们结成一个共同体,就能有效地威胁政策终结行为,使政策终结无法进行。这是因为行政机关比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更有便利的条件进行政治活动,它们可以利用自身有利的地位影响公共政策。

(4)利益集团的阻碍。

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迫在眉睫时,反对政策终结的利益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采取各种合法或

非法的途径如游说或行贿等,以阻止政策终结。

(5)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

任何政策的确定和组织机构的建立,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样,政策的终止和组织机构的撤销,也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办理。政策制定要通过法定程序,政策终结也要通过法定程序。程序上的复杂性往往影响政策终结的及时进行。

(6)社会舆论的压力。

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所形成的社会公共舆论,不能不对政策终结产生影响。在当代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公共舆论借助于新闻传播媒介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个角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社会冲击力。如果某一项需要终结的公共政策受到舆论的广泛支持,无疑会受到极强的R}力。

(7)高昂的成本。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也是影响政策终结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政策终结的成本有两种:

①终结行为本身要付出的成本。有时,在短期内终结一项政策的花费要比继续这项政策的花费要多。

②现有政策的沉淀成本。沉淀成本是指投入决策、某个计划或某个项日的时间、资金或其他资源的无法弥补的花费。政策决策者面对投入的沉淀成本,往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政策投入的成本越高,终结者下决心终结的难度就越大。此外,终结有风险,对终结一项政策后的结果不确定。事实上,政策终结后采取的新政策并不能保证一定带来更好的结果。这也使终结者难以下政策终结的决心。

综上所述,政策终结的障碍可以归结为两类:1类是不可避免的障碍(逻辑上的障碍),包括人们害怕变革的心理,沉淀成本的存在,政策受益者的心理抵抗,机构的持久性,政策终结自身的成本和法律程序上的障碍。这或者基于人性,或者基于组织的特性,或者基于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另一类则是政治上的障碍(非逻辑上的障碍),包括政府决策者责任的缺失,利益集团的寻租,舆论的被操纵。这种障碍在事实上存在,但是可以通过提高行政者的素质和责任感,加强立法和监督的努力来降低其作用力。

6. 如何对政策问题加以分类?

【答案】政策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分类;

(1)琼斯从政策问题的实质内容着手,将政策问题分成三类

①外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个别的或联盟的);

②国防:美国军事,对其他国家的军事援助、军备控制;

③国内:人力资源(包括保健、教育、福利、职业培训),物理的和自然的资源(包括环境、能源、交通、住房、农业、科学、技术),民权,社会控制(包括加强法制、药物控制、社区支持等),经济控制,政府组织,税收,对州和地方的资金援助,政府开支等。

(2)邓恩根据米特洛夫和萨伽斯蒂的观点将政策问题分成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