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目录

2017年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13

2017年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21

2017年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30

2017年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40

一、论述题

1.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这一理论体系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儿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同样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指引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取得了新民主卞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与发展,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当今中国人民的福社所在。

中国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归根到底,靠的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要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风险,必须始终坚持这一理论体系。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我们真正用这一理论体系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①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必须保持理论上政治上的清醒坚定。

②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切实做到在复杂的形势中不忘记根本、不迷失方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③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积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思想舆论和文化产品占领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唱响主旋律,进一步形成主流思想文化的强势,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 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

②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主观辩证法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两者是统一的。

③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表现形式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同人类的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因此,也可把主观辩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

(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①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这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

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原因与结果;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

(3)辩证思维方法是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

②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一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这些方法都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及其方法。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答案】(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同时,矛盾又具有特殊性,矛后的特殊性有廿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③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烈而深刻,因此,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4. 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关系,共产主义实现了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彻底飞跃,人类从进入自由王国。

【答案】认为共产主义实现了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彻底飞跃,人类从进入自由王国的观点是错误的。

(1)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2)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那时,人们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