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通大学学校体育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教学

【答案】体育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过程。

2. 间歇法

【答案】间歇法是指在一次(组)练习后,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机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又进行下一次练习的一种方法。

二、简答题

3. 简述课余体育训练的相对系统性。

【答案】课余体育训练的相对系统性是指训练的不间断性和相对专项性。

(1)现代体育训练特别强调系统训练,即指训练是一个连贯的动态变化过程。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期训练过程中的不间断性和系统性。

(2)课余体育训练是体育训练过程中的基础阶段,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与专业体育训练相比,课余体育训练中专项内容不是非常突出。

4. 何谓学校体育环境?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1)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

学校教育环境是指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学校教育环境本质上是一种人工环境,或者叫人文环境。

(2)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可分为两大类: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学校体育物质环境

a. 体育活动的场所

,以及这些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体育馆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

场地的周围环境(如阳光、空气、树木、草坪等)。

b. 体育运动设备

体育运动设备主要包括体操垫、单杠、双杠、篮球、足球、排球、健身器材、标枪、铁饼、铅球等体育器材设备和体育图书资料、体育电化教学设备等。

c. 体育时空要素

第一,有关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中会有不同的表现。研究者

建议学校上午第二、三节课可用来安排较难学习的学科,下午则安排活动类的课程。

第二,班级的规模,器材的摆放,教师组织活动的位置,学生活动时的队形、方向等这些因素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学校体育的社会心理环境

a.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的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

b.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

c.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d. 体育信息

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等大众传媒和计算机网络构成了体育运动的重要信息源,对体育活动有非常大的影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和运用各种信息,使之能为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服务。

e. 教师人格与教学行为、领导方式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示范性特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社会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

5. 运用队列、体操队形时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1)影响队列队形运用的因素

包括体育课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情况等等。

(2)基本要求

简捷高效

队列队形的运用要力求科学合理,要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捷的队列队形变换,最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利于课堂教学

在队形的设计与安排时,要力求做到有利于学生,有利于教师的指导与监控。

合理利用口令

要求体育教师在课中运用队列队形的同时,注意提高指挥口令运用的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6. 简述体育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答案】体育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课后反思来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进行总结的过程。自我评价可以运用目标回顾,对照教案衡量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是否实现了体育教学目标,对比学生的前后变化,听取学生的意见等手段来进行。进行自我评价要在每学期

进行若干次的阶段性自我评价,更必须在每学期、每学年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并针对评价和总结提出新的要求。

(1)评价的内容

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恰当性、教学效果、教学风格等方面。

(2)评价的方法

自省法、教学评语法、教学日记法、案例分析法。

(3)评价的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听取学生意见、听取评论专家的意见、过程的回顾、微格教学等。

7. 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及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案】(1)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

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a. 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b. 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c. 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a. 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b. 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c. 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d. 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e. 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突出特点

强制性

学校体育是指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

基础性

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是靠社会成员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而学校体育是这种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来源。如果学校体育没有体现“体育内容的长效性”,则不能成为社区体育的基础。

8. 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答案】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适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协同调控全身各脏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