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体育学院531学校体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巩固提高原则

【答案】巩固提高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不断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并逐步有所提高。

2. 负荷强度

【答案】负荷强度是指完成练习对有机体的刺激深度,是学生从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和强度的总称。

二、简答题

3. 体育教学过程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案】体育教学系统的构成性要素主要是体育教师、学生和体育教材(或教学内容)。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1)三要素说

体育教学系统是由体育教师、学生和体育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2)四要素说

体育教学系统由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介)四个要素构成。

(3)五要素说

体育教学系统是由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物质条件五个要素构成。

4. 如何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答案】学校体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校体育整体效益的获得。

(1)学校体育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上好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但是仅靠每周三节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开展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等课外体育活动,并与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方面结合,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才能收到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的实效。

(2)学校体育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学校体育工作要做到以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下指导下普及。学校要在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群众的课外体育活动。

(3)学校体育要与健康锻炼、卫生保健工作相结合

学校体育工作与卫生保健工作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必须统筹安排,紧密结合起来就会。为获得学校体育的整体效益,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进行锻炼身体的知识的指导,一方面,要重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安全、健康教育,使身体锻炼与保健有机结合。学校对体弱的学生,应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区别对待,组织安排适当的体育活动。此外,还应注意改善学生营养和学校环境卫生条件等。

5. 如何理解校本培训?它有哪些优势?

【答案】校本培训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1)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与校情和教师工作紧密相连,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校本培训创造了终身学习的氛围,无限提高、拓展了培训时间和受训教师的覆盖面。 (3)校本培训优化了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

(4)校本培训促进了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

6.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1)协同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正确处理好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对学校体育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全体学生都享有体育的权利。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二者相辅相成,有着必然的联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可以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一定的身体和运动技能基础,并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

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加强、互为补充。

(3)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要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还要努力构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学校体育工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关键。

要努力提高师范体育教育专业的质量。

要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与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5)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经验的总结

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加以推广。要善于研究一些学校体育

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7.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控制运动负荷量度?

【答案】(1)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概念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2)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调控

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调控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改变练习的某些基本要素,如速度、速率、幅度等。

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调整间歇时间、练习与休息交替节奏。

改变练习内容的难度,如将原来的30米慢跑(加速跑)改为30米加速跑(慢跑)。

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如改变练习的密度。

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如活动范围、器材的重量、附加条件等。

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如循环法、竞赛法或分组练习等。

调整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如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观察与休息等。

8. 简答动作技能改进与提高阶段的特点,表现及主要任务。

【答案】(1)特点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

(2)表现

表现在逐步消除了动作的牵强、紧张现象和多余与错误动作,动作变的准确、协调和轻松起来、但仍不够熟练,不能运用自如。

(3)主要任务

这个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动作结构的内在练习,注意改进动作细节,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建立动作的动力定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积极的思维,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动作的细节,尤其要注意学生个体见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负荷量和强度,以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

三、论述题

9. 论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养。

【答案】(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它不仅表现在具体的教学水平上,而且表现在教学计划与决策、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诸方面。

(2)教育能力

教师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挖掘教材内容的多种教育价值,开发教学方法手段的不同教育价值,提高综合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