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肺总容量

【答案】肺总容量是指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是最大吸气末肺内气体的总量。它由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佘气量四个部分组成。正常成年人的肺总容量为

2. 阈值 毫升。

【答案】阈值又称阈强度,是指在固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条件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必须的最小刺激强度。具有这种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下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上刺激。阈值或阈强度是评定神经肌肉兴奋性的最简易指标。

3. 端粒

【答案】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具有维持染色体稳定的作用。它还能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融合和退化,在染色体定位、复制、保护和控制细胞生长及寿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与细胞凋亡、细胞转化和永生化有密切关系。

4. 频率编码

【答案】频率编码是指根据声音的频率,听神经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传递声音频率信息的方式。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中,感觉刺激总是通过神经元集群的频率编码来传递信息的。频率原则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听神经兴奋后发放的冲动频率不同,冲动的频率是声音频率分析的依据。

5. 动脉血压

【答案】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①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②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

6. 肺通气量

【答案】肺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出入肺的气体量。肺通气量可分为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无效腔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等。它可以反映肺的通气功能。

7. EPSP

【答案】EPSP 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的电位变化。EPSP 是由于突触后膜对化所致。

第 2 页,共 33 页 尤其是对通透性升高产生去极

8. 下丘脑调节肽

【答案】下丘脑调节肽是指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合成并分泌的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迄今,已经发现9种下丘脑调节肽: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抑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二、简答题

9. 简述肢体残障的分级。

【答案】肢体残障的分级是以残障者在无辅助器具帮助下,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进行评价计分来分级的。日常生活活动分为8项,即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进餐、入厕、写字。能实现一项算1分,实现困难算0.5分,不能实现的算0分。根据该标准,肢体残障可划分为3个等级:

(1)重度(一级):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0〜4分)。

(2)中度(二级):能够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5〜6分)。

(3)轻度(三级):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6.5〜7.5分)。

10.何谓最大摄氧量?简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答案】(1)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又称最大吸氧量、最大耗氧量。它反映了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①肺的通气与换气能力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肺功能的改善为运动时氧的供给提供了先决条件。

②血液及循环系统运输氧气的机能。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的能力、心脏的泵血机能及每搏输出量的大小都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重要因素。

③肌组织利用氧能力。肌肉利用氧的能力称为最大摄氧量的外周机制。肌纤维类型影响肌肉的摄氧能力,慢肌纤维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线粒体数目多、体积大,有氧氧化酶的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也比较高,因而有利于増加肌纤维的摄氧能力。

④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最大摄氧量的遗传度为

能提高本人最大摄氧量的

15~17岁为后天进行系统的运动训练,受试者只⑤年龄、性别因素。最大摄氧量依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青春期前男女生最大摄氧量的差异很小,12~13岁之后其差异逐渐显著。成人男子最大摄氧量要高于女子

女子的峰值,岁为男子的峰值。此后,随年龄的增加,最大摄氧量会逐渐减小。

⑥训练的影响。虽然最大摄氧量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但在训练的影响下亦可以增长。这是

第 3 页,共 33 页

因为运动训练可增大心容积和心肌收缩力量,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可导致慢肌纤维线粒体增大、增多,线粒体氧化酶活性增加,从而提高肌组织摄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11.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如何?

【答案】制定程序根据我国现有的身体测试设施的条件,处方制定程序不能完全拘泥于国外书本中规定的方法。由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PRA-Q 筛选问卷,一般调查包括询问病史及健康状况,询问内容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身高,体重。目前的健康状况包括最近是否测过血压或血脂,结果如何,最近有否患病,如有,详细询问诊断及治疗情况。如实填写PRA-Q 问卷。通过调查和问卷的初步筛选出怀疑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嘱其到医院进行运动试验复查。

(2)用前面介绍的12min 跑等方法推测其有氧适能水平。

(3)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4)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或微调,按处方活动一段时间后,根据参加者的生理反应和适应状况,再对处方作进一步的修改或调整。

(5)实施运动处方。

12.简述影响乳酸阈的因素。

【答案】影响乳酸阈的因素有:

(1)性别、年龄的影响

性别影响乳酸阈时的吸氧量水平,但不影响乳酸阈时的最大吸氧量利用率百分比。年龄对乳酸阈有一定的影响。儿童少年时期,由于果糖磷酸激酶水平低,所以用

没有意义的。

(2)肌纤维类型与酶活性的影响

慢肌纤维百分比组成高的人,其乳酸阈也高,有氧耐力训练可提高氧化酶的活性。

(3)训练水平的影响

训练可以改善代谢能力,使乳酸阈值较大幅度的提高。其原因是遗传因素限制了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幅度,而乳酸阈值主要与外周代谢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4)运动项目的影响

乳酸阈值与耐力性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在这种强度的运动中,运动成绩主要依存于血乳酸浓度的减少和乳酸阈值的提高。

(5)环境条件的影响。

大气压的大小影响乳酸阈;高原条件下乳酸阈明显低于平原地;温度的变化也影响乳酸阈。

13.为什么儿童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都比较差?

【答案】(1)儿童少年有氧工作能力比较差的原因

第 4 页,共 33 页 的乳酸阈研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