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旁分泌

【答案】旁分泌是指仅由组织液直接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的方式。组织细胞活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谢产物也要不断地向细胞外排放,这些物质在组织液中扩散,对邻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产生影响,使功能活动发生相应的改变。

2. 氧通气当量

【答案】氧通气当量是指每分通气量和每分吸氧量的比率

率高。正常人安静时为在最大强度运动中较一般人低,呼吸效率高。 明肺通气的能力增加相对高于氧化代谢能力的增加。安静时的相同强度运动时,优秀耐力运动员的

3. 乳酸阈 此值小说明氧的摄取效为这说几乎不因训练而改变。在

【答案】人体在渐増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増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起点,称为乳酸阈。乳酸阈是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转入由无氧代谢为主供能的转折点。乳酸阈是反映有氧能力高低的指标,反映了人体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未突増前,最大吸氧量实际所利用的百分比。

4. 运动性免疫抑制

【答案】运动性免疫抑制是指在长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的现象,表现为免疫功能降低,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率上升。

5. 月经初潮

【答案】月经初潮是月经的第一次来潮。月经初潮的来临是青春期开始的标志,通常初潮年龄为12〜15岁。

6. 强直收缩

【答案】强直收缩是指给予肌肉一连串时间间隔很短(短于单收缩所需时间)的刺激,使肌肉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还没有结束就接受后一个刺激开始第二次收缩反应,于是肌肉始终处在一定的收缩状态。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强直刺激。

7. 整理活动

【答案】整理活动是指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疼,有助于消除疲劳。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乳酸利用,

预防激烈活动骤然停止可能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

8. 一般性准备活动

【答案】一般性的准备活动是指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活动。通常有各种走、跑、跳、投练习、各种徒手操或持轻器械练习、传统项目基本动作、游戏、舞蹈等。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是指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基本教材有关或相近似的练习。主要有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基本功以及掌握该项教材内容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运动员因时差而对生物节律发生影响可采取调整对策。

【答案】运动员因时差而改变生物节律,可采取相应对策进行调整:

(1)按照将要到达的比赛时区的昼夜节律预先调整生物节律,以便逐步适应。如比赛地区是向东面飞行,在出发前一段时间,运动员每天晚上提早lh 睡眠;如比赛地区是向西飞行,则推迟lh 睡眠,并相应提早或推迟起床,以便逐步适应;

(2)如果有可能,提早几天到达比赛地区以适应时差带来的不适应,使生物节律逐步与环境变化同步化。

10.简述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

【答案】运动减肥的效果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采用的运动处方是否适用,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四要素,同时还有注意事项。

制定减肥运动处方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安全性。

所制定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练习频率应在参加者体质健康和心肺功能的安全范围之内。 (2)可接受性。

运动方式应使参加者感兴趣,能坚持下去,运动费用能够承受。

(3)有效性。

即通过一段时间的减肥运动,出现体脂下降,腰围缩小,心肺功能提高等良好的运动效果。

11.脑干对肌紧张是如何进行调控的?

【答案】脑干网状结构存在着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进行着调控。

(1)抑制区范围较小,仅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该区的活动能减弱肌肉的牵张反射。

(2)易化区分布的范围广泛,贯穿于整个脑干中央区域,该区域活动增强时,起着易化肌紧张的作用。

(3)从活动的强度来看,易化区的活动比较强,抑制区的活动比较弱,因此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易化区略占优势。正常情况下,脑干网状结构接受来自大脑皮层、小脑、纹状体和丘脑的下行影响,然后再以其活动影响脊髓反射活动。

12.试述动力性运动和静力性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答案】运动导致动脉血压的收缩压显著增高,在剧烈运动时收缩压可高达190mmHg 甚至更高。不同运动形式动脉血压的舒张压变化情况不同。

(1)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的变化相对较小,甚至可能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动力性运动导致心脏收缩增强,血流速度加快,使血压增高,但同时运动时交感舒血管神经兴奋使外周血管扩张,加之肌肉收缩的推挤加快静脉回流,使动静脉压力差增加,促进了动脉血外流,使得外周阻力相对下降,以上升压和降压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舒张压变化幅度较小。

(2)静力性运动时由于憋气使胸腔压力增大,后负荷增高,搏出量有所下降,心室余血量较多,静脉回流阻力亦增加,加之肌肉紧张性收缩对外周血管的静力性压迫,外周血流不畅,外周阻力显著増高,结果使收缩压的升高幅度相对较小,而舒张压十分明显的增高,对小血管造成很大的压力。中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程度增加,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因此,在大强度静力性运动时因外周阻力过大易发生小血管的破裂,故尽量减少进行大强度静力性运动。

13.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

【答案】(1)关于运动训练能否导致肌纤维类型转变目前还有争论。分别是:

①一种观点认为,肌纤维类型组成是先天决定的,不能通过训练和其他方法得到改变。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运动员长时间系统地从事某一专项运动训练,可使肌肉结构和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通过训练可导致运动员肌纤维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

(2)不论运动训练能否改变肌纤维类型,但运动训练能使肌纤维形态和代谢特征发生较大的变化。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②酶活性改变

肌纤维对训练的适应还表现为肌肉中有关酶活性的有选择性增强,耐力训练可使与氧化供能有密切关系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高,而与糖酵解及磷酸化供能有关的乳酸脱氢酶及磷酸化酶则活性最低。

14.心力贮备在反映心脏机能上有何生理意义?

【答案】(1)心力贮备的概念

心力贮备又称心泵功能贮备是指心输出量具有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可用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心输出量之差来表示,亦可用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之差来表示,用最大每搏量与安静每搏量之差表示每搏量贮备。心脏的栗血功能能够广泛适应机体不同生理条件下的代谢需要,表现为心输出量可随机体代谢率的增长而增加。在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并不是最大,但能够在需要时成倍增加。

(2)心力贮备的生理意义

心力贮备的大小反映心脏栗血功能对代谢需要的适应能力,也反映心脏的训练水平。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