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大学运动生理学(跨专业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白细胞分类计数

【答案】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又称白细胞分类。白细胞依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类。

2. 听力残障

【答案】听力残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周围环境声音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听力残障的视觉代偿较为明显,听力残障主要依靠视觉来收集外界刺激信息,其视觉注意和运动视觉都优于一般健全人,在手语和唇语等学习和交流中,这种视觉代偿有很大的发展。

3. 血氧饱和度

【答案】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和血红蛋白的容量占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即血液中氧的浓度。血氧饱和度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静脉血为

4. 能量统一体

【答案】能量统一体指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它描述的是不同运动与能量系统不同途径之间相对应的整体关系。

5. 红细胞凝集

【答案】红细胞凝集是指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即凝集成簇的现象。红细胞凝集的实质是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 疑集原)和相应的抗体(凝集素)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

6. 身体素质的敏感期

【答案】身体素质的敏感期是指身体素质发育的过程中,某项素质发育速度特别快的时期。评定某项身体素质敏感期的标准,是以年增长率的均值加上一个标准差,年增长率大于或等于标准值的年龄阶段为敏感期,低于标准值为非敏感期。

7. 摄氧量峰值

【答案】摄氧量峰值是指在最大摄氧量测试过程中,当受试者感觉不适,摄氧量达到的最大值能保持1分钟时的摄氧量值。摄氧量峰值小于或等于最大摄氧量。摄氧量峰值测定的运动时间

更加取决于受试者的感受。

8. 持续训练法

【答案】持续训练法是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地进行训练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这种方法十分强调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长于其他方法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强度适中,心率平均负荷指标应在每分钟130-165次之间。

二、简答题

9. 简述降脂运动方案。

【答案】(1)传统上推荐的防治高脂血症的运动

每天最少20〜30min 的中等强度的持续运动,每周最少3天,推荐的运动强度是

率储

(2)最近研究的降脂运动方案

最近的研究显示,在一天中累计运动达

于那些很难有

用以步代车、爬楼梯等达到锻炼的目的。

10.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答案】(1)血红蛋白的作用 ①血红蛋白有运输和的作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在氧分压高时(肺内),易与氧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

来,供细胞代谢之需要。

②血红蛋白也能

吐故纳新。

③血红蛋白有缓冲酸碱的作用。

(2)血红蛋白异常 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也是科学地进行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

①贫血

低于正常值,即出现贫血,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必然导致工作能力下降。

②高血红蛋白症

血红蛋白值过高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压积也必然增多。这样,血流的黏滞性增大,造成血流阻力增加和心脏负担加重,使血液动力学改变,也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不适应和紊乱。

心心 备(

即可对心血管健康有明显的良好影响。这对

整块时间而不能坚持规律运动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他们可以采在氧分压低时(组织内),与氧很易分离,把氧释放出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在组织

内低)放出血红蛋白如此不断地运输进行成年女性为血红蛋白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保持血红蛋白值在最适程度范围,可使运动员达到最佳机能状态,这

(3)血红蛋白指标的应用

①由于血红蛋白指标相对稳定,又能较敏感的反映身体机能状态,所以运动训练中经常利用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训练水平,预测运动能力。

②由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存在个体差异,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正常值标准来评定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应针对每一个体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应用血红蛋白半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了解每个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的正常范围。

通过观察和分析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动,掌握运动员机能状态情况,有的放矢地调整运动员身体机能达最佳状态。还可通过测定运动员的血红蛋白预测运动成绩。

11.呼吸是由哪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呼吸是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环节的生理过程。

(1)外呼吸是在肺部实现的外界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I 市通气(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气体运输是气体由血液载运。血液在肺部获得的O 2, 经循环将O 2运送到组织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CO 2通过组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经循环将CO 2运送到肺部。

(3)内呼吸是组织毛细血管中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问实现的气体交换(又叫组织换气)。

12.简述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案】(1)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运动能力。

(2)力量训练影响肌肉力量的机制

目前认为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肌肉壮大、改善肌肉神经控制、肌纤维类型转变和肌肉代谢能力增强等多种机制实现的。肌肉壮大是力量训练引起的常见的肌肉形态学改变,与肌肉力量增加有密切的关系。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壮大主要是肌纤维增粗、横断面积增加,即肌肉肥大的结果,其实质是肌肉收缩蛋白合成增加、肌质网和结缔组织增多。但是,也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力量训练还以增加肌纤维的数量,即造成肌细胞增生,从而使肌肉体积增加。不过,关于力量训练能否造成肌纤维增生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切结论。

13.状态反射包括哪两种形式? 简述其机制。

【答案】状态反射是指当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的反射过程,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

(1)迷路紧张反射

迷路紧张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内耳迷路耳石器官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由于不同头部位置会造成对耳石器官的不同刺激,使传入冲动沿前庭神经进入延髓的前庭神经核,再通过前庭脊髓束到达脊髓前角,与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并发生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