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829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明宫

【答案】大明宫是唐代宫殿,始建于唐代早期,唐后期毁于兵乱。根据史籍,大明宫为唐高宗以后的主要朝会之所。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面积3.2平方公里,版筑夯土城墙。在东西北三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殿亭建筑遗址多在宫城北部。

2. 九脊顶

【答案】九脊顶,清称歇山顶,是中国古建筑的一种屋顶形式,屋顶上半部为两面坡,下半部为四面坡,是悬山顶与庑殿顶上下相交而成。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3. 乌头门

【答案】乌头门,又称棂星门,是宋《营造法式》中的门的一种类型。地上栽两根木柱,柱间上方架横额,形成门框,内装双扇门。宋代因柱头装黑色瓦筒,故称乌头门。门扇四周有框,上部装直棂,下部嵌板,大的在背面加剪刀撑。一般用作官邸及祠庙、陵墓之前。

4. 减柱造

【答案】减柱造是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始于11世纪,辽金时庙宇建筑常用此种做法,可使室内空间宽敞,明以后少用。紫禁城内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尚保留此种做法。

二、简答题

5. 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

【答案】(1)春秋时期,《周礼. 考工记》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

(2)五代时期,喻皓的《木经》是一部关于房屋建筑方法的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手册。

(3)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4)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是一部以介绍木器形状、结构特点、制造方法为主的木制机具专著。

(5)明代,《鲁班经》是一本汉族工匠的业务用书。计成的《园冶》是古代造园专著,也是

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6)清代,《工程做法》是由清代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书籍。

6.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特点。

【答案】摩尼殿建于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为隆兴寺内现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高的殿阁。其特点如下:

(1)殿平面呈十字形,面阔长七间(约35m ), 进深也是七间(约28m ),重檐歇山殿顶(后代重修),四面正中都出龟头屋。外檐檐柱间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组成,面阔和进深方向的次间都比梢间更为狭窄。檐柱也有侧脚及生起,阑额上已用普拍枋,阑额端部并伸出柱外作卷云头式样。四面正中设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建筑主体富于变化,主次分明,在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仅此一例。

(2)下檐柱头铺作出双抄偷心造。上檐柱头铺作出单下昂(昂头部向下伸者),但耍头呈昂形;后尾出四抄(衬方头后尾也作成华棋式样)托明袱。补问铺作已用450斜棋,当心间二朵,次间一朵。

(3)除四面抱厦有门窗外,仅棋眼壁(嵌于二组棋之间的板壁,多用木板)略通光线,所以殿内采光及通风均欠良好。

三、论述题

7. 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

【答案】(1)总体布局

①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位于北京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形状。宫城之内,大致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其北属帝王生活区;

②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位中轴线上。其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嫔妃居住处。

(2)建筑特点

①宫殿和城市中轴线重合;

②采用千步廊在序曲部分做文章;

③采用三朝五门制;

④采用前朝后寝制;

⑤园林置于三朝两宫之后;

⑥午门采用宫阙制。

(3)艺术成就

故宫宫殿的艺术成就是创造至高无尚的皇权气氛,主要手法有:

①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故宫中轴线与城市中轴线和二为一,突出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是以组织人活动的主干线路为基础。在轴线上的建筑及其附属部分采取严格对称的手法,主轴线两

侧次要轴线上各建筑采取大致对称而灵活变通的手法。这是居中为美这一构图思想的必然性结果;

②院落运用与空间变化:故宫在1.6公里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有节奏的建筑序列,使人渐入佳境,产生精神的升华,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院落的组织通过以门、廊庑、屋顶为中介,用两极渗透机理,进行转换、限定、对比、反衬,体现了中国建筑群空间与失健叠加的特色;

③建筑形尺度的对比:故宫的主要建筑尺度高大,次要建筑则台基高度按等级降低,尺度缩小,尺度表现等级,目的是突出主体,主要通过屋顶形式,开间数的对比;

④富丽的色彩和装饰:建筑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白色台基、土色墙面、朱色门窗、青绿彩画再加上赭色琉璃,使故宫在蓝天和全城大片灰瓦衬托下,格外光彩夺目。建筑细部和装饰、小品陈设、文字附加象征意,以示皇权之神威。

8. 东周都城的多样性和原因。

【答案】(1)东周列国都城发掘

东周城市,尤其是列国都城如临淄齐城、新郑古城、江陵郢都等,表现了人口、生产、财富、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规模扩大,成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列国城址进行过勘察和发掘的主要有:山东临淄齐城遗址、曲阜鲁城遗址、山西侯马晋城遗址,河北邯郸赵城遗址、易县燕下都遗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洛阳东周城遗址,湖北江陵楚纪南城遗址,陕西凤翔秦雍城遗址、临潼秦栎阳城址和陕西咸阳秦咸阳城址等。此外山西太原的赵国晋阳城址和夏县的禹王城(魏国安邑)、河南淮阳的楚国陈城遗址、河北平山的中山国都灵寿城址等,也都经过调查。

(2)都城城郭布局类型

列国都城都分为宫城和郭城两大部分。城郭的布局主要有4种:

①如曲阜鲁故城。宫城基本包在郭城中心。郭城四面各有2或3个城门,有道路绕过宫城而互相连通。这比较符合《周礼•考工记•匠人》所记的:“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之制。

②如新田、临淄、郑韩故城、邯郸赵城等。宫城与郭城分开。宫城或嵌入郭城一角,如临淄、郑韩故城;或单独成城,如新田、邯郸;有的在城外郊区又有离宫别馆,如临淄。

③如燕下都。宫城设在郭城以北,宫殿区超出宫城城垣范围,而以河道与居民区隔开。此外,还在宫城和郭城的旁边加设附郭城。

④如郢都纪南城。宫城位于郭城中央偏南,宫城以东的郭城东南隅,可能是王室的专用地。魏的安邑似接近第一种,秦的雍城似接近第二种,咸阳似接近第三种,但尚未完全勘察清楚。

(3)作坊与道路

宫城和郭城内都有手工业作坊。据纪南城西垣北门的发掘,城门有3个门道,因此连接城门的街道也应三道并列。纪南城南垣西门和北垣东门为水门,中有河道直通,可知在南方水网地区,城内并以河流充道路。各城城垣外皆有城壕。城内则有全城性的排水设施。一种是阳沟,如临淄郭城内就有贯通南北的排水沟;一种是阴沟,用陶管道排水。陶质排水管道多为一头粗、一头较细的圆筒形,以便连接。秦咸阳则发现有五角形陶管道。在临淄郭城西北城角,还发现城垣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