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829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刚宝座塔

【答案】金刚宝座塔是一种佛塔建筑形式,由方形的塔座和在塔座上部的五座塔构成,其中中间的塔最大,另外四座塔较小。仅见于明、清二代,数量很少。台上塔的式样分为密檐塔和喇嘛塔。它本指建于印度菩提伽耶城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处的纪念塔,后来,凡仿该塔形制而建的塔,均称为金刚宝座塔。

2. 里坊制

【答案】里坊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它在春秋至汉代得到确立。里坊是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居住单元,其平面接近方形,外包土墙,内有街巷,设有坊门。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 生起

【答案】生起是指建筑的柱子由明间向两侧逐渐升高的做法。宋《营造法式》规定当心间两 柱不生起,次问柱升高2寸,往外各柱依此递增2寸,使建筑的整个檐口及屋脊成为两端向上缓和翘起的曲线。明、清时期建筑较少使用生起做法。

4. 乌头门

【答案】乌头门,又称棂星门,是宋《营造法式》中的门的一种类型。地上栽两根木柱,柱间上方架横额,形成门框,内装双扇门。宋代因柱头装黑色瓦筒,故称乌头门。门扇四周有框,上部装直棂,下部嵌板,大的在背面加剪刀撑。一般用作官邸及祠庙、陵墓之前。

二、简答题

5. 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

【答案】(1)春秋时期,《周礼. 考工记》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

(2)五代时期,喻皓的《木经》是一部关于房屋建筑方法的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手册。

(3)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

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4)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是一部以介绍木器形状、结构特点、制造方法为主的木制机具专著。

(5)明代,《鲁班经》是一本汉族工匠的业务用书。计成的《园冶》是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6)清代,《工程做法》是由清代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书籍。

6. 中国古代书院特征。

【答案】中国古代书院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书院选址

中国古代书院在选址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历代书院的选址都极为讲究,多依山傍水,师法自然。“天下四大书院”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又称睢阳书院),其选址都在著名的风景区。

(2)组织原则

古代书院秉承礼乐相承的群体组织原则。其建筑由秩序理性的组群总体结构和均质肌理的庭院单元构成,它创造了中国建筑的独有格局和特色,但也给建筑发展带来了严重束缚和障碍。另外,其礼乐统一,理性感性的统一,是其“合理内核”,值得吸取借鉴。

(3)文教气息

强烈浓厚的文教气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①亲切适用的空间尺度。

②朴实无华的建筑形象。

③大量运用书画匾联。

三、论述题

7. 结合实例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类型,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

(1)相同点

①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都是人工营造出来的山水环境,在功能上都是游乐、休息的场所; ②在园林的规划布局与造景手段上,二者都采用模拟象征等手段,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出具有自然山水形态的园林环境;

③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艺术的追求上体现了中国人对待美的思想和看法。作为一种有一定程度人工化,由各种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构成相对封闭、相对独立的园林环境。它是一种艺术美,起着自然性与社会性同意境的自然美;

④对整体性而言,从园林建筑中所体现的中和、平易、朴素、含蓄和深沉,体现了中国人的

民族审美习惯,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民族传统;

⑤园林建筑也反映了中国人对生态环境现代化的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珍惜生态”等哲学理念的手法和形式处处体现在其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现代化的观念。

(2)不同点

①皇家园林集仿各地名园名胜于园中,园中规划景区。各景区的景观往往离不开建筑,用建筑的形式美来点染、补充、裁剪、修饰天然山水。而私家园林的主题多样化,包括山水、奇石、名花、古木等等,景物紧凑多变。

②皇家园林在大范围内,堆土形成山丘沟壑并与真山相结合,在小范围内仿名园名胜叠以假山。而私家园林则仿名山名峰,旨在创造一种自然山林意趣,假山是园区中重要的一道景观。

③皇家园林的水以自然水改造而成,多以湖等形式出现。而私家园林无水不活旨在创造虚空相生,曲折迂回、佘意不尽的意境,水多以池的形式出现。

④皇家园林的植物多以林的形式出现。而私家园林则以单株出现,以欣赏为主。

8. 汉唐都城遗址平面布局的变化及其意义。

【答案】西汉和唐都定都于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今河南洛阳,都城设计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1)西汉长安城

①概况:西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处。其于汉初开始兴建,汉武帝时建桂宫、明光宫、北宫、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昆明池,至此汉长安城初具规模。西汉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基本上符合《周礼•考工记》的规制。

②平面布局:城平面不甚规整,大体接近方形;城北西两面环河,四面城墙各有城门三个,且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城内建筑主体为宫殿,长乐宫、未央宫位于城的南部,明光宫位于城的东北部,北宫和桂宫位于中部偏西,居民区和东市西市在城的北部,礼制建筑则在城南郊如明堂辟雍以及皇家苑林上林苑、昆明池。

(2)东汉洛阳城遗址

①概况:东汉洛阳城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仅存东西北三面城墙,城墙用土夯筑,各墙均发现城门遗迹,城内街道与城门相通,或为文献所载“洛阳二十四街”。

②平面布局:城中主体为南北二宫,二宫一南一北,中间有复道相连,相距不远;城的东北部则是太仓和武库;文献记载的工商业区有位于城南郊和东郊的南市、马市,和位于城内南宫的西北的金市。东汉洛阳城处于西汉与隋唐都城之间的过渡形态。

(3)唐长安城

①概况:该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曾为隋大兴城。唐建国后,以大兴城为都城,并作了局部修整和扩充,改名为长安城。

②平面布局:唐长安城的结构包括外郭城、宫城、皇城、里坊和市。外郭城北部的中央是宫城和皇城,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分别有东西两市,城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