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614建筑史与建筑设计理论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刘秉忠
【答案】刘秉忠是元朝开国元勋和丞相,郭守敬的老师,元朝国号的拟定者,元大都修建者,著名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阴阳风水学家和建筑专家。
2. 舍宅为寺
【答案】舍宅为寺是指北魏洛阳有很多佛寺是贵族官僚的宅邸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佛寺由此进一步中国化,把中国庭园式木架建筑和私家园林成为佛寺。
3. 生起
【答案】生起是指建筑的柱子由明间向两侧逐渐升高的做法。宋《营造法式》规定当心间两 柱不生起,次问柱升高2寸,往外各柱依此递增2寸,使建筑的整个檐口及屋脊成为两端向上缓和翘起的曲线。明、清时期建筑较少使用生起做法。
4. 梭柱
【答案】梭柱是指上下两端均有收缩、略如梭形的柱子。《营造法式》中已有梭柱做法,规定将柱身依高度分三等,上段有收杀,中、下二段平直。六朝至宋期间,它主要在官式建筑上出现,明代江南民间某些建筑仍采用梭柱。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筑雕刻是我国现知最早的梭柱现象。
5.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
【答案】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建于辽清宁二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6. 乾隆花园
【答案】乾隆花园是是乾隆帝兴建太上皇宫宁寿宫时在近旁营建的花园,供他养老休憩,建于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1771〜1776年),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区西北角,为四进院落。
7. 方上
【答案】方上是古代建筑学术语,是指秦汉起使用的陵墓形式,累土为方锥形而截去其上部。
8. 《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的可行之法。此书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施工质量。
9. 寒碧庄
【答案】寒碧庄是苏州留园的别称,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留园是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代表清代风格,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10.盘龙城
【答案】盘龙城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1976年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其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属于商代中期的城市遗址。这一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占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形制,城外侧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表明该古城尚属早起城市的形态。
二、简答题
11.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内容。
【答案】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内容可根据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类:
(1)做法
从做法上分,有各类木作、砖石作、瓦作以及油漆、彩画等。
(2)装饰用料与工艺
从装饰用料及工艺分,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大类:金饰、彩饰与雕饰。
(3)形态和内容
从形态及表现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禽鸟走兽动物图案;山水风景;人物神仙;故事戏曲;博古杂宝;其他题材。
12.试述明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答案】(1)砖已经普遍使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得到提高,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3)在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此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逐渐退化为纯装饰物件,而使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得到加强,构件卷杀得以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如北京十三陵、北京故宫。
(5)官僚地主私家园林较为发达,多集中在物资丰裕和文化发达的城市及其近郊,造园艺术也有所发展。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如此时的彩画主要有苏式彩画、旋子彩画和和玺彩画三种。
13.“阙”是流行于什么时期的建筑?请举例说明。
【答案】(1)阙
阙,又称两观、象魏,实际上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它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发展变化很大。现存的地面古建筑中,要以阙为最早。
(2)举例
①汉武帝茂陵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
②汉宣帝杜陵
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西安市三兆村南,四周环绕有夯土围墙,墙基宽9米。陵园以殿为大门,殿与配殿共长30多米,宽20多米,门道宽约6米。墓冢在陵园的正中,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20米,高30米。陵前立有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宣帝杜陵”碑一通,碑铭清晰可辨。此外还有碑碣十余方。园内还有寝殿、便殿等遗迹,四周排水的沟渠仍清晰可见。四面门阙。
14.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有哪几种?
【答案】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有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1)抬梁式
①抬梁式是指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立短柱,其上再支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此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檩。
②抬梁式的特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以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但柱、梁等用材量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2)穿斗式
①穿斗式是指有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②穿斗式的特点是,用料较少,山面抗风能力强。缺点是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
(3)井干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