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614建筑史与建筑设计理论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半坡村
【答案】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位于陕西西安,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临河高地是居住区,在其中心部分,有一座规模相当大的、近于方形的房屋,可能是氏族的公共活动的场所。居住区内和沟外分布着窖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区沟外的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窑场。
2.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
【答案】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建于辽清宁二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3. 黄肠题凑
【答案】黄肠题凑是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才可以使用。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黄。题凑是指枋木的端头皆指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与同侧椁室壁板面呈垂直方向。该类型墓穴的代表有秦公一号大墓、天山汉墓、广阳王刘建与王后合葬墓。
4. 大木大式
【答案】“大木大式”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之一,另一种是“大木小式”,可简单认为有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5. 模印拼嵌画像砖墓
【答案】模印拼嵌画像砖墓是指墓内壁面用模印画像砖拼嵌成大幅砖画的东晋南朝墓葬,分布于南京市及附近的
丹阳县等地。其做法是将画像按粉本分别模印在多块砖坯上,入窑烧成砖后,再拼嵌在墓壁上。模印拼嵌画像砖墓是在一块单砖构成一幅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到东晋末南朝初出现了由多达十块到数百块砖构成的大幅画面。
6. 工官
【答案】工官是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中可以看到,当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县有工官、司空。汉承秦制,在中央及有些郡县设置工官,诸侯王国也有工官。工官产品主要供皇室御用、赏赐及官府军队的需要。考古发现的汉代铁器、漆器外多有工官字样。
7. 九脊顶
【答案】九脊顶,清称歇山顶,是中国古建筑的一种屋顶形式,屋顶上半部为两面坡,下半部为四面坡,是悬山顶与庑殿顶上下相交而成。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8. 砖室墓
【答案】砖室墓是指大约在西汉中晚期出现在中原和关中一带的用砖建筑的小型墓。到了东汉,砖室墓迅速普及,成为全国各地最常见的一种墓。经六朝、隋唐,墓室的细部结构和设施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北宋时期出现了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此种墓葬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9. 苏式彩画
【答案】苏式彩画是古代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之一,一般用于住宅园林。其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于明永乐年间传入北方。其主要特征是在开间中部形成包袱构图或枋心构图,在包袱、枋心中均画各种不同题材的画面,如山水、人物、翎毛、花丼、走兽、鱼虫等,是其装饰的突出部分。
10.生起
【答案】生起是指建筑的柱子由明间向两侧逐渐升高的做法。宋《营造法式》规定当心间两 柱不生起,次问柱升高2寸,往外各柱依此递增2寸,使建筑的整个檐口及屋脊成为两端向上缓和翘起的曲线。明、清时期建筑较少使用生起做法。
二、简答题
11.五门制度及清代皇城五门。
【答案】(1)五门制度:东汉郑玄注《礼记. 玉藻》曰:“天子及诸侯皆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五门制度是指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2)清代皇城五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
12.中国古代大门的基本组成及类型。
【答案】(1)基本组成
中国古代大门的基本组成有:门扇,由门板、门钉、铺首、看叶组成;门框,由上槛、联楹、
门枕、石门、簪门、槛组成;门斗;门头或门罩;门脸;门上附加装饰物,如门神、对联、祈福避邪物、应时装饰物等。
(2)基本类型
中国古代大门的基本类型有:城楼门、殿式门、屋宇式门、随墙式门、牌坊和牌楼门等。
13.汉南郊礼制建筑的特点。
【答案】王莽执政时期,将长安改名为常安,并按儒家传统的礼制观念和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城南郊兴建了辟雍、灵台、泰一和九庙等礼制建筑。目前只有辟雍和九庙的遗址能明确辨认。
(1)辟雍的平面外圆内方,中为一圆形夯土台,上有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其周围是边长235米的夯土围墙,四周辟门,墙外还有直径360米的圆形圜水沟。
(2)九庙遗址有12处基址,其中11处被一堵边长1400米的方形围墙包围,另一处在南墙的外侧中部。所有基址的形制相同,中央为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四周是方形围墙,墙上四面辟门。
14.原始社会晚期代表性居住遗址。
【答案】(1)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该遗址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临河高地是居住区,布局颇有条理。在居住区的中心部分,有一座规模相当大的房屋,可能是氏族的公共活动的场所。居住区的周围有一条防卫用的壕沟。居住区内和沟外分布着窖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区沟外的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窑场。
(2)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发现成排木柱和板柱,为干栏式的建筑,木构件上还有榫头和卯口。
15.中国古代书院特征。
【答案】中国古代书院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书院选址
中国古代书院在选址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历代书院的选址都极为讲究,多依山傍水,师法自然。“天下四大书院”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又称睢阳书院),其选址都在著名的风景区。
(2)组织原则
古代书院秉承礼乐相承的群体组织原则。其建筑由秩序理性的组群总体结构和均质肌理的庭院单元构成,它创造了中国建筑的独有格局和特色,但也给建筑发展带来了严重束缚和障碍。另外,其礼乐统一,理性感性的统一,是其“合理内核”,值得吸取借鉴。
(3)文教气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