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保险硕士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货币金融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无违约风险债券(default-free bonds)

【答案】无违约风险债券是指不存在违约风险的债券,如政府债券。由于无违约风险债券不存在违约风险,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无违约风险债券的利息会较低。

2. 超额需求(excess demand)

【答案】超额需求是指商品的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状况。当商品的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大于供给,即出现超额需求。当出现超额需求时,该商品的价格就会趋于上升到均衡价格,实现供需平衡。

3. 银行破产(bank failure)

【答案】银行破产在本书中指银行无法向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清偿债务,从而破产的情况。

4. 有管理的浮动(航脏浮动)制度(managed float regime, dirty float)

【答案】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又称“肮脏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为维持其汇率相对稳定,在外汇市场 进行有目的干预,以使市场汇率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浮动。

二、简答题

5. 简要说明西方利率理论中古典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理论与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异同。

【答案】(1)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中,最有影响的利率决定理论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①古典利率理论。其主要思想包括:利率由实际因素投资和储蓄或生产率与节约率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是资金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种理论强调的是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②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它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包括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供给表现为满足收入和利率函数的货币需求的供应量,是政策变量,取决于货币政策,利率是资金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表示为:

③可贷资金论。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提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 借贷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其中货币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而货币需求与利率则是负相关关系。就总体来说,均衡条件为:

定的因素而必须考虑。

(2)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之间的区别表现在: ①在利率决定因素上: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主要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这种实际因素是投资和储蓄或生产率与节约;而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强调货币因素的作用,忽视实际因素的作用;可贷资金理论既强调货币因素又注重实际因素的分析。

②在对货币的分析上: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之间也存在分歧,主要表现: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中的货币供求是存量,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对货币供求流量的分析;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主要分析短期市场利率,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主要研宄实际利率的长期波动;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短期货币利率理论,而可贷资金理论是长期实际利率理论。

6. 分析: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答案】货币是从商品世界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看,金银最初也只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并非天然就是货币。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币。

一般等价物究竟固定在哪一种商品上,最初是偶然的。但总的说来,有两种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即或是固定在最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上,或是固定在本地可让渡的财产的主要形式(某使用物品)上。在历史上有很多商品,如牲畜、盐、毛皮、贝壳、绸布等,都充当过最初的货币商品,最后才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也只是从贵金属成为货币商品时起,货币形式才真正同一般等价形式区别开来。

金银之所以能最终夺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天然特性是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具有价值、成色比较均匀、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和保存等特点,是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由于金银具有这些特性,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逐渐固定在金银上,金银成了货币商品,成了货币。因此,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的起源表明,货币不外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贵金属只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才成为货币,它一旦作为货币,就成了特殊商品。

7. 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答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指以净利息差额为目标,通过策略性调整利率敏感性资金的配置状况,在利率不断的变化中,确保目标实

这样,利率便决定于可贷资金供求的均衡。可贷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成为利率决

现,或者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保证期限的搭配,使银行收入保持正值。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的均衡,按一定的策略配置资金。按其发展历程看,可分为资产管理理论阶段、负债管理理论阶段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阶段。

(1)资产管理理论认为:作为外生变量,银行不可控制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因此应主要调整和组合资产业务来实现三性的原则即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经营目标。

①商业性贷款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这种来源是外生的,商业银行本身无法控制,因此在分配资金时应注重考虑保持高度的流动性。这样银行资金的运用只能是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种贷款期限较短,且以真实的商业票据组为贷款的抵押,票据到期后会形成资金自动偿还,所以该理论又被称为自偿贷款理论和真实票据理论。事实上,以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的自偿是相对的,在商品无法售出或货款无法收回时,就无法自偿。同时认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忽视了活期存款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因为正常经营时,有一部分存款是不会提取的。

②资产可转换理论:虽然强调流动性,但认为保持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 ③预期收入理论:强调贷款偿还取决于借款人预期收入,而非贷款类型。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

(2)负债管理理论基本内容是: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项目,即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和既定的增长目标。负债管理不再主要依赖维持较高水平现金资产和出售短期证券来满足流动性需要,不再追求严格的期限对称原则和强调存款制约的原则,转而利用负债方追求三性统一。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也称相机抉择资金管理,主要认为: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协调和控制对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负债,达到最优的配置状态,维持银行正的净利息和资本净值。包括资金缺口管理和资金持续期缺口管理。

8. 简析后凯恩斯学派关于投机性货币需求的见解。

【答案】后凯恩斯学派关于投机性货币需求的见解如下:

(1)后凯思斯学派认为, 凯恩斯在论证其投机性货币需求时的假定与现实不符。这个假定是:投机者通过对利率的预期, 会在货币与债券之间选择能带来最大收益的资产, 而后凯恩斯学派认为这样的假定与现实世界不符。他们仍然假设社会财富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形式, 现实生活中, 微观经济主体的选择并非只有货币或债券, 二者只取其一;大多数情况下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 变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 因为在考虑收益的同时也要考虑风险。

(2)现实生活中, 收益的高低与风险的大小是并存的, 而且也有好多层次。债券的投机亦如此。从债券角度考虑, 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 既要考虑持有债券能够获得利息收入, 同时也必须考虑将要冒多大的债券跌价的风险。也就是说, 持有债券的比重増加, 预期财富也会增加;但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增大, 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増大。虽然保存货币无收益, 但风险却较小, 而且等于拥有流动性。微观经济主体不得不全面权衡, 并找出持有货币和债券的最佳比例关系。这又属于多样化资产组合问题。因此, 后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投机性需求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