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刺激

【答案】刺激是指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原则上,整个生物系统多少都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本能(被刺激性),其中特别显著的是神经及感觉细胞和肌肉等。

2. 酸碱平衡

【答案】酸碱平衡是指机体通过血液缓冲体系、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以维持体液pH 恒定的过程。酸碱平衡失调可引起酸中毒和碱中毒。

3. 能量统一体

【答案】能量统一体指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它描述的是不同运动与能量系统不同途径之间相对应的整体关系。

4. 外分泌

【答案】外分泌是指人或高等动物体内,有些腺体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体外或引至体内的其他部分。具有外分泌的腺体叫外分泌腺,如唾腺、胃腺、消化腺、汗腺、皮脂腺。在脊椎动物,最明显的外分泌有汗、皮脂、泪、乳、消化液等;在无脊椎动物具有特殊的外分泌,如多数昆虫类的苗、蜜蜂的蜡以及各种动物的壳等。另外,动物界还普遍有毒液、粘液等信息素的外分泌。有时把废物的排泄也看作是一种外分泌

5. 最大氧亏积累

【答案】最大氧亏积累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动时(一般持续运动2~3分钟),完成该项运动的理论需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它是衡量机体无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优秀的短跑运动的最大氧亏积累值明显高于耐力项日运动员。

6. II 型糖尿病

【答案】II 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II 型糖尿病是由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综合引起的复杂病,其发病与多基因异常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7. 抗原

【答案】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有两种基本特性,一是诱导

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

8. 有氧适能

【答案】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它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基础,故又可称为有氧工作能力,有氧适能水平愈高,有氧工作能力愈强。有氧工作能力是人体最基本的工作能力,人们的日常活动、劳动都属于有氧工作,均与自身有氧适能密切相关,在耐力性运动中有氧适能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都说明,有氧适能在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和健康水平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简答题

9. 简述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

【答案】根据卵巢功能的变化,女子一生可划分为5个生理阶段:

(1)幼儿期

幼儿期约为10〜12岁之前,此期卵巢未发育。

(2)青春期

青春期从10〜12岁开始约到18岁左右,此期显著的特点是卵巢和生殖器官明显发育。月经初潮的来临是青春期开始的标志,通常初潮年龄为12〜15岁。

(3)性成熟期

性成熟期约从18岁左右开始,持续约30年。这一时期卵巢机能与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卵巢周期性排卵,并有性激素分泌,出现稳定的月经周期。

(4)更年期

更年期为44〜54岁的年龄阶段,是卵巢机能逐渐衰退到趋于消失的过渡时期,明显的表现是月经由不规律到完全停止(闭经)。

(5)老年期(绝经期)

绝经期指60岁以后。此期卵巢机能已完全退化,其他生理功能也出现低落。

10.何谓内环境?试述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及意义。

【答案】(1)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是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将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和组织液,其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如酸碱度、渗透压以及温度等的变化,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内环境稳态是指人体内的多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中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因此,人体的外界环境经常变化,而内环境变化甚小。

(2)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3)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意义

只有在内环境相对稳定时,人体组织细胞才有正常的兴奋性和生理活动。内环境相对稳定,细胞新陈代谢才能正常进行,才有可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和各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所以,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

11.为什么儿童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都比较差?

【答案】(1)儿童少年有氧工作能力比较差的原因

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体内代谢过程比成人旺盛,消耗的多,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比成人少,心肺机能较弱,有氧代谢能力差,故在长时间的活动时,工作能力受到代谢机能的限制,工作不能持久。

(2)儿童少年无氧工作能力比较差的原因

儿童少年负氧债的能力较差,同时剧烈运动时,血乳酸含量也较少,说明无氧代谢的能源物质储备少,限制了儿童少年对无氧耐力的适应能力,所以,儿童少年无氧工作能力也比较差。

12.有氧运动抗衰老的作用表现有哪些?

【答案】有氧运动抗衰老的作用表现在:

(1)有氧运动使衰老过程中的失骨作用延缓,经常进行抗阻练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保持肌肉体积及力量,降低其衰老的速度。

(2)可以减少体内自由基、改善内分泌功能。

(3)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推迟呼吸肌的老化过程,提高肺通气量。老年人长期进行耐力练习,可改善动静脉氧差、提高最大摄氧量。

(4)坚持长期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功能、推迟免疫器官衰老。

13.为什么人在运动时会出现生理上的惰性?

【答案】人体运动受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影响。其中,生理惰性是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

(1)反射活动

体所有的反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整合作用下完成的。因此,完成任何一种反射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动作越复杂,时间延搁及神经系统各中枢间机能协调所需要的时间越长,故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也越长。

(2)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①人体的随意运动和反射性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下实现的。刺激信号经过反射弧需要时间,动作越复杂刺激信号通过中枢的时间越长。

②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比运动器官大,原因是支配内脏器官的自主神经不仅传导速度慢, 而且突触联系较多。另外,内脏器官的持续活动主要受神经一体液调节,该调节机制较神经调节更为复杂,因此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是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