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717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结构优良问题

【答案】结构优良问题是指涉及一位或数位决策人员和在少数几个方案中进行政策选择的问题。结构优良问题的效用(价值)反映目标的一致性,这些目标是按决策者的喜好顺序排列。每种选择的结果要么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要么在可接受的可能的错误范围内。这类问题的原型是完全可由计算机处理的决策问题,所有政策备选方案的结果都可预先加以规划。在公共机构中存在的相对低层次的操作性问题中有一些例子可以对结构优良的问题加以说明。

2. 政策执行手段

【答案】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为实现政策目标、落实政策内容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中介途径与措施方法的总称。行政管理机构的实施活动依靠的不仅仅是该机构官员的态度和动机,以及外部的压力,而且取决于该机构所能获取的政策实施技术。可以说,政策执行手段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政策执行主体执行力的大小。行政执行的手段包括: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说服引导手段:⑤技术手段。

3. 系统分析

【答案】系统分析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分析过程。系统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不同,其以系统的整体效益为目标,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经过一定范围内的综合分析,寻求最优的可行方案。系统分析既有局部分析,又有整体分析,突出整体性; 系统分析在技术手段与方法的运用上,强调综合性; 系统分析在对系统输入、输出、转换过程和动态变化,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综合研究时,注重动态性。

4. 公共决策体制

【答案】公共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通常一个完整的公共决策体制应由决断子系统、咨询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和执行子系统等组成。

5. 自愿性工具

【答案】自愿性工具是指在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以自愿为基础完成预定任务、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由于自愿性工具既具有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又与主张个人自由的文化相吻合,并且有助于维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因此,在许多社会中成为首选的政策工具。自愿性工具

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等。

6. 利益分析

【答案】在公共政策中,利益分析必须与事实分析、价值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并需要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中:①人们在分析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是:分配什么利益,向谁分配利益,谁获利益多,谁获利益少等。这些属于事实层面的分析。②利益分析离不开价值分析,在利益分析中必须渗透平衡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理念,为利益分析提供价值导向。③要在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中寻找利益平衡,化解利益冲突,必须通过规范分析,达到激励和约束多元利益主体行为的目的。

7. 诺斯悖论

【答案】诺斯在1981年提出,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经常是冲突的。“诺斯悖论”描述了国家与社会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矛盾的关系,即“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经济衰退的根源”。另外,由于存在着投票的悖论、理性的无知,加之政治市场的竞争更不充分和交易的对象更难以考核等因素,政治市场的交易费用高昂。结果,政府作用的结果往往是经济增长的停滞。

8. 系统方法

【答案】系统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它将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并努力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运用数学工具,定量、精确地描述对象的运动状态与规律,为解决如政策系统这一类复杂系统问题,提供研究的新途径。美国学者克朗认为,在政策分析中,若明智地运用系统方法,将会改善所制定的政策质量; 若完全缺乏系统分析,将会使复杂系统中的情况恶化。系统方法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优化。

二、简答题

9. 简述采购制度、方法与决策。

【答案】有效率的采购需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也就是需要有相关的法令规章与作业程序,对各项基本要素与采购方法予以合理规范。

(1)一个完善的采购制度需规定以下事项:

①订定组织内部采购之各方面责任。组织内部各部门间的权责划分应明确。

②采购财货与劳务的方法。组织的采购方法应统一,系分散采购、集中采购或联合采购可选择一种方式办理,所有财货或劳务的采购需一致办理。

③规格说明书的格式。规格说明书的基本内容有:说明机关对于销售厂商的要求、产品规格、厂牌、特殊设计、操作方式、效率等,规格书的格式亦应力求标准化。

④销售厂商与承包商之规定。对于销售产品的厂商或参与承包的厂商,其条件必须事先有所规定。

⑤行为道德标准。对于组织内负责采购人员的行为道德规范与工作伦理等皆需订明,以降低不法利益输送事情的发生。

⑥内部控制。对于采购流程必须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从提出采购要求、采购决策、招标、签约、点收、支付款项、存货管理与使用等,皆需由不同单位人员参与,以牵制与稽核。

⑦存货管理。存货管理影响采购决策、物品品质与耐用年限等,自应建立一套管理制度。

(2)采购方法

采购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四种:竞标、比价、议价以及非竞争性协商。

①竞标。采购以竞标(competitive bidding)力一式进行,是当市场上有许多潜在的供应商时,竞标可以获得最低廉的价格,以节约采购成本。采行竞标的方式,应公告、公开拟采购的产品需求,让所有有兴趣的供应商皆可参与。对于参与竞标厂商所提出的采购计划书需作一定的规格要求,同时机关亦应事先决定一定的底标。

②比价。以比价(competitive proposals )方式进行采购,可以允许厂商所提之计划书更具弹性,同时也可以不进行公告,而由采购机关选择适当的投标人径行比价。这种方式一般是因为金额较小或因为采购机关对于提案有足够资讯、作比较判断。

③议价。议价(negotiated bids)一般是发生于只有少数符合条件的供应商或服务提供者的情况,政府机关商请其提出议价案,机关可以公开或不公开方式进行。对于议价提案可以经过机关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商予以修正。

④非竞争性协商。非竞争性协商(noncompetitive negotiations)出现的情况系市场卜只有一个供应商,因此没有选择与竞争的机会,只有采取与唯一供应商谈判协商的方式,决定采购金额与数量。

(3)采购决策

无论是采用哪一种采购方法,重要的是政府机关本身应订定一、套一致的采购政策,并对所有厂商一视同仁。尤其需重视一致性与透明化,否则很容易因机关决策者个人因素,而偏好特定厂商或采用特定采购方式。

对于厂商亦应让其了解机关有权拒绝所有投标,若因预算限制,机关可以在厂商得标后,甚至签约后取消合约。厂商更有义务不让政府机关造成负债。政府机关亦得要求厂商对其得标所提之价格维持一段合理时间,以避免厂商得标后短期内任意提高价格。最后,厂商亦有义务对于机关的特定要求作出正确反应。政府机关本身为获得负责任的投标,对于投标厂商的能力、信用、售后服务、过去记录等皆有责任事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