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自由软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放源代码软件(以下简称开源软件),是通过开源许可协议发布,公开源代码给用户自由使用的软件。因此,开源软件具有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开放源代码软件属于公共物品范畴。根据传统公共物品供给理论,公共物品的供给一般都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然而现实中的开源现象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实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并且对于开源软件参与者参与开源项目的认识,大多基于一种市场机制作用下,参与者选择参与开源软件。而目前的大量事实证明,这种机制不足以引导和吸引人们参与开源项目,换言之,市场机制下的激励因素也仅仅是激励参与者的一个必要条件。为了能够满足我国发展开源事业的需要,要求我们必须找到能够激励其参与的充要条件。本文把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根据国内外经典激励理论,以我国具体国情下的开源参与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参与者具体需求,分析目前采用的激励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建立模型分析应采取的激励模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我国目前应该对开源参与者采取的具体激励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开源运动具有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效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