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09汉语言文学基础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分析《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答案】果戈理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死魂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部作品处处都有不明的笑和不明的泪的深刻讽刺,揭示出当时俄国庸人的卑俗和丑陋。它的讽刺对象是地主、官僚,这类人表面上高贵
显赫、冠冕堂皇,实质上品德低劣、灵魂丑陋。有力地揭露了当时官僚地主阶级的丑陋形象,抨击农奴制度,整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在农奴制残酷压迫下农民的悲惨境遇。
(1)普遍采用讽刺的肖像描写
作者常用寥寥几笔,勾勒人物的庸俗之处,借以突出人物性格。《死魂灵》中的人物普遍采用了讽刺的肖像描写。比如在描写索巴凯维奇时,作者为了突出他那粗糙、笨拙的外形时运用了及形象有贴切的比喻,“他那张脸有一种类似五戈贝铜币那样的火红的、热辣辣的颜色。再比如对吝啬鬼普柳什金的描写,果戈理刻画出了一个贪婪、吝啬的守财奴的丑陋嘴脸,及其时刻怀疑和提防别人觊觎他财产的病态心理。果戈理在对人物描写时像一个雕塑家一样,简单的几笔勾画就使人物的肖像像浮雕一样凸现出来。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处处都透露出他的讽刺,揭露了他们灵魂的丑陋。
(2)在偶然性情节中揭示事物必然性
果戈理善于在看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荒唐事件中发掘其合理性,经过加工提炼,使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并在偶然性的情节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死魂灵》就是通过乞乞科夫收买死魂灵的经历,情节看似荒诞,但却是现实,它的荒谬恰恰反映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反动和黑暗。在残酷的农奴制的压迫下,必然会造成农奴的逃亡或死亡。加之当时的农奴制经济日趋崩溃、资本主义势力逐步发展起来时,也滋生了像乞乞科夫这种投机取巧的人。所以,乞乞科夫购买死农奴借以欺骗的行为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者以乞乞科夫购买死农奴为主线,将庄园地主和城市官僚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讽刺的画面,将整个俄国暴露在公众面前,讽刺了专制农奴制,更加的鄙视那些拥有农奴的地主,揭示出他们灵魂的丑陋。
(3)通过细节描写达到讽刺目的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达到讽刺的目的。比如,玛尼洛夫的客厅里摆放着一套蒙丝织料子的漂亮家具,可是有两把椅子罩着蒲席,几年都没有完工;桌子上放着一只饰有希腊女神雕塑像的精美的铜制烛台,而旁边的一只烛台却是瘸腿的,积满油垢。柯罗博奇卡的房间里糊着古旧的花纸,老式镜子后面塞着信、旧纸牌和破袜子。尤其是对吝啬鬼普柳什金的描写堪称经典,他家
里的陈设,断腿的椅子,结了蛛网的停摆的时钟,螺钿剥的破写字台上放着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有布满灰尘的吊灯,墙角堆着的破烂,通过环境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对这些地主的讽刺:玛尼洛夫表面文雅而实质上的懒惰,柯罗博奇卡的闭塞守旧,诺兹德廖夫的粗野好斗,索巴凯维奇的笨拙、务实和精明,普柳什金的病态的吝啬和猥琐。
(4)善于设计幽默、滑稽的场面,达到讽刺效果
讽刺艺术离不开幽默、滑稽的场面,《死魂灵》中乞乞科夫和玛尼洛夫进入客厅时的场景不仅令人发笑,更具有讽刺意味。这个场面将玛尼洛夫那种令人作呕的谦恭有礼和乞乞科夫的圆滑机敏、巧于应对的情态表现的惟妙惟肖,喜剧性的幽默中渗透着嘲讽。乞乞科夫想诺兹德廖夫购买死农奴的情节也具有戏剧性。在诺兹德廖夫的身上深刻暴露了地主阶级精神堕落的另一面——肆无忌惮、横行霸道、寡廉鲜耻。这类人就像寄生在俄国社会机体上的毒瘤,只要现存社会体制不改变,它便会继续滋生下去。
(5)运用高尚、庄重的语言赞美庸俗可笑的事物
运用高尚、庄重的语言赞美庸俗可笑的事物,或者将风马牛不相干的东西联系在一起,造成逻辑上的错位和混乱,幽默、滑稽、讽刺便油然而生。《死魂灵》中对N 市的公园作了这样的描写:“公园里只有几棵生根很浅的枯树的树,虽然这几棵树还不及芦苇般高,可是报纸在描写挂灯结彩的节日时却写道:„感谢地方长官为民操劳,我城乃得享有庭园之乐,园内遍植嘉树,树叶茂密,绿荫如盖,炎夏酷暑之时,惠人以清凉之佳趣还说“观夫市民满怀感激而心灵跃动不已,双目泪如泉涌,对市政长官感恩戴德,此情此景殊使人感动莫名而掷笔三叹也。”作者通过看似毫无关系的公园的描写,深刻讽刺了官僚的卑劣、丑陋的灵魂。
2. 世界大战和社会主义革命给欧美文学带来了什么新变化?
【答案】(1)欧美文学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20世纪的世界大战和社会主义革命,使各种社会哲学思潮异常活跃,文学上也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元化格局。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及以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与法国哲学家、作家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都对20世纪的文学和文化影响巨大。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20世纪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唯意志论、“超人”哲学、优生学等理论被帝国主义利用为侵略扩张的“理论依据”,直觉主义、精神分析学和存在主义成了许多现代派思潮的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则成为一切被压迫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和追求平等自由理想的思想武器。
(2)各种文艺思潮和流派的出现和更迭
20世纪诡异多变、扑朔迷离的现实,使作家产生了许多怀疑、困顿乃至迷惘,也使当代读者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代读者要求能动的探索,不喜欢作家为他们提供现成的答案,使他们产生“必然如此”的阅读期待。19世纪读者与作品之间的那种和睦信任关系已被打破。当代读者迫切需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认识和鉴赏当代人无限丰富的生活和无比复杂的处境和命运,因而只有多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和文学的多元化才能满足他们多方面的认识需
求和审美需求,探索新的方法来表现这个世界就成了当代作家包括现实主义作家的共同课题,各种文艺思潮和流派的出现和更迭也就是一种历史必然了。
(3)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20世纪文学发展中的两大潮流
①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20世纪文学发展中的两大潮流。20世纪现实主义在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获得新的内涵和意蕴,向着更高的多元化境界发展,表现出广泛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和不拘成规的艺术活力。这是20世纪人类主体意识进一步成熟和深化的表现。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主要的一个变化特点是“向内转”:从外在描写走向内在描写,从描绘形成人物性格、行为的客观世界走向描绘人物“内宇宙”的主观精神世界;思辨倾向越来越加强,见证意识日趋淡薄;世界不再是与“我”无关的独立存在,而是“我”感受到和体验到的东西。20世纪现实主义的这一新发展,必然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难分难舍的联系,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②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是20世纪上半叶欧美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同时涉及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是20世纪一种很有影响的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和存在主义等。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3. 为什么说《复活》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之作?
【答案】(1)托尔斯泰把现实主义奉为创作的准则
托尔斯泰极其重视真实,认为生活是一切的基础。他耗费十年心血创作的《复活》,正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触及人们从城市到乡村、从首都彼得堡到外省、从衙门到律师住所、从贵族庭院到农民茅舍、从枢密院到地方法庭、从监狱到流放站的活动和生活,又经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十分广泛和深刻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应该说,《复活》正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特点的代表作。
(2)“托尔斯泰主义”是指精神的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以及博爱
在《复活》中,这一切都有着很好的体现。表现在男女主人公身上的精神的自我完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思想和性格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阶段。此时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贵族青年。二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阶段。当步兵时是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当陪审员时是一个奢侈放荡的人。三是从后悔走向忏悔阶段。“精神上的人”战胜“动物的人”,他拒绝米希求婚,向玛丝洛娃道歉,分田产,澄清玛丝洛娃的罪,为她上诉,向她求婚。女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