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09汉语言文学基础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复活》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之作?

【答案】(1)托尔斯泰把现实主义奉为创作的准则

托尔斯泰极其重视真实,认为生活是一切的基础。他耗费十年心血创作的《复活》,正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触及人们从城市到乡村、从首都彼得堡到外省、从衙门到律师住所、从贵族庭院到农民茅舍、从枢密院到地方法庭、从监狱到流放站的活动和生活,又经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十分广泛和深刻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应该说,《复活》正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特点的代表作。

(2)“托尔斯泰主义”是指精神的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以及博爱

在《复活》中,这一切都有着很好的体现。表现在男女主人公身上的精神的自我完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思想和性格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阶段。此时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贵族青年。二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阶段。当步兵时是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当陪审员时是一个奢侈放荡的人。三是从后悔走向忏悔阶段。“精神上的人”战胜“动物的人”,他拒绝米希求婚,向玛丝洛娃道歉,分田产,澄清玛丝洛娃的罪,为她上诉,向她求婚。女主人公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其一生也可分三个阶段:一是纯洁少女阶段——热情而聪明的卡丘莎;二是堕落的妓女阶段——麻木不仁、卖弄风骚的流宝芙;三是觉醒的犯人阶段——玛丝洛娃。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通过“忏悔”和“宽恕”,走向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使人性由丧失到复归。

(3)托尔斯泰的《复活》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揭露了政府的暴虐以及法庭和国家管理机关的滑稽剧,暴露了财富的增加和文明的成就同工人群众的困苦,野蛮和痛苦的加剧之间极其深刻的矛盾;另一方面,狂信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恶”。一方面,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了一切假面具;另一方面,鼓吹宗教,培养了一种最精巧的“托尔斯泰主义”。而这种矛盾是当时俄国革命动力农民群众的矛盾的思想情绪的反映。

总之,《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它也是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一部伟大作品,它鲜明地体现了托尔斯泰“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的两面性:一方面抗议俄国的专制制度,反对官方教会,贵族土地占有制,另一方面又狂热地鼓吹“勿兴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主张。

2. 如何理解“世纪末”是欧美文学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答案】(1)主潮式的文学发展模式受到冲击

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文学史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作为19世纪中期主潮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仍在继续发展,并拥有一批重要的作家作品,俄国、挪威等国的成就尤其令人瞩目,但其“一统天下”的地位已开始动摇。

(2)多元格局初步形成

主潮式的文学发展模式受到冲击,多元格局初步形成,是这时期文坛的显著特点。在各种政治、社会、思想力量的影响下,无产阶级文学、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带着各自的风采汇人历史的长河,它们或相互补充、交融渗透,或相互排斥、竞争发展,与批判现实主义分庭抗礼,构成多足鼎立之势。

3. 论述荷马史诗的英雄主义和艺术魅力。

【答案】荷马史诗是一部纯粹的英雄主义和神话主义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战争的英雄史诗,笔墨集中于众英雄齐心协力冲破万难攻下特洛伊城的经过,歌颂了氏族领袖的英雄品质。

《奥德赛》集中叙述了特洛伊战争后,主人公奥德修斯还乡途中10年漂流的经历以及他家中发生的故事。

(1)荷马史诗的英雄主义

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因为它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表现出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思想。

①对战争的描写

描写英雄必须描写战争,因为战争场面为英雄们提供了一展雄姿的天地,而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本身也体现了作者对英雄理想的追寻与歌颂。如《伊利亚特》中特洛伊战争最后阶段的殊死战斗。作者以恢弘的彩笔气势磅礴地描绘了古战场的人喊马嘶、群雄争斗、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这一幕幕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战争场面,本身就是展现英雄雄姿的诗篇。英雄们把血腥的战争当作展现其英雄品格、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以大规模地杀伤对方来显示自己超人的武艺,胆魄与智慧。

②对英雄形象的细致刻画

作为一部古希腊社会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形成的作品,荷马史诗用十分细致的笔调刻画英雄形象,突出英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塑造的大部分英雄人物身上既洋溢着氏族英雄的气概又显现着早期奴隶主的意识。

《伊利亚特》中的阿基琉斯勇猛过人、锐不可挡,他因好友阵亡而悲痛欲绝,杀死对手后又将其拖于战车后以泄愤,这些都体现了他英雄主义的本色。但他因个人利益蒙受损失而拒绝参战,并且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要地位而不愿和解,最终导致希腊军队的重大伤亡,这种易怒与任性显示出他身上所具有的氏族贵族的个人意识。《奥德赛》中,奥德修斯是一个英勇顽强、战斗不息且

智慧过人的英雄,同时他也是荷马史诗中奴隶主特征最明显的一个英雄。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历尽磨难仍一心想要返回家乡;他对爱情专一,抵制住种种诱惑并最终回到妻子身边;他关心下属,同情奴隶。但同时,他也有虚伪狡诈的一面,对待不忠的家奴的手段极其残忍。

荷马史诗对英雄人物形象的刻画极其细致,它在竭力渲染各个英雄人物高贵品质的同时,并没有回避他们的缺点,甚至还会进行严厉的批评,从而使得英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和真实。

(1)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

①主题明确,中心突出的整体格局

《荷马史诗》按照戏剧的原则围绕一个主题,聚焦于一个整一的行动来安排情节,有开端、发展和结局,呈现了叙事的整一性,具有中心突出、结构统一、主题鲜明的整体性。《伊利亚特》只选取了10年战争中的最后一小段时间展开描写,表达了英雄主义的主题;《奥德赛》虽然采用“双线发展”,但是故事的焦点一直对准着奥德修斯的回归,并详细地描写了最后5天的情况,赞扬了人的智慧和力量。

②情节结构构思精巧,叙述方式富于变化

两部史诗都涉及了10年时间所发生的事,而荷马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和丰富的生活画面浓缩成一个严谨的整体,既展现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也突出了中心人物或主题。《伊利亚特》以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为线索,将情节高度浓缩在战争最后1年的51天,尤其是最后4天的战况;《奥德修纪》截取奥德修斯10年历险中最后40天的情况,利用奥德修斯回家、其子离家寻父两条线索交替展开,在倒叙和顺叙中变化。这样的结构布局使全诗的情节引人入胜,极富于戏剧性。

③以简洁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系列英雄形象

荷马擅长人物刻画,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如阿伽门农的刚愎自用,阿基琉斯英勇善战,奥德修斯的足智多谋,赫克托耳的诲人不倦等。而且,其所刻画的人物性格通常具有复合和层次分明的特点。如阿伽门农还有富贵豪强的一面,并勇于自责;阿基琉斯任性倨傲,不顾全大局等。

④叙述语言自然质朴、明晰轻快又不失沉稳与庄严

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作者也采用了大量口头艺术的表现技巧,如夸张、烘托、比喻、固定修饰语和套语等。这些艺术手法的使用,使全诗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洋溢着浓厚的英雄主义气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又极富表现力,如用长老们看到海伦时惊讶的表情和交头接耳的动作来烘托其惊人的姿色。同时,使用固定修饰语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捷足的阿基琉斯”、“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等。重复套语的使用更体现了作品源于口头艺术的特色,有利于加深印象和形成节奏感。

⑤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合

荷马史诗一方面描写战争、漂流等人间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又融合了神话故事、天堂地狱场景,获得了神奇瑰丽的艺术表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