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变态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恐怖症

【答案】恐惧在儿童期非常普遍,恐惧的内容随着年龄増长而发生变化。

①学龄前的儿童倾向于害怕可见的物体,譬如动物或者昆虫。这种恐惧可能会持续很多年,但是很少在5岁之前开始。

②随着儿童逐渐成长,他们恐惧的对象开始包括想象的东西、灾难性的事件以及黑暗。

③六七岁上学之后,会出现对学校的恐惧,对学校的恐惧在8〜12岁显著増长。

④从12岁到青春期,儿童和青少年的恐惧逐渐更接近于成人的恐惧,譬如社交恐惧以及与自我同一性相关的恐惧。

有时候儿童恐怖症的发展十分复杂,而且不可预期。

2.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答案】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最突出的特征是经常发生违反社会法律和规范的行为,其表现为工作不良,婚姻不良,酒精与药物滥用,情感肤浅、无情、自我中心,不诚实、欺骗、作弄他人,冲动性、攻击性及法律问题等。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率在0.05%〜2%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反社会人格经常伴发药物滥用、酒精中毒,与酒精中毒共病机会尤其多。

反社会人格障碍,曾有若干个名称,如“悖德狂”、“自我病态”、“社会病态”和“精神病态”,其中主要的两个名词是“精神病态”和“反社会人格障碍”,但在这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①按照对病人进行精神病态诊断的检核表,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与病人访谈、结合与其相关的其他人的反映和情境材料(如监狱纪录)给病人打分,高分意味着精神病态。检核表的项目包括:能说会道/外表迷人;认为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易感到厌倦/需要刺激;病理性撒谎;控制/操纵;缺乏自我反省能力;情感淡漠;缺乏同情心;寄生的生活方式;缺乏行为控制能力;性关系混乱;有早年品行问题;缺少现实的长远计划;易冲动;缺乏责任感;不能对行为负责;多次的婚姻关系;少年时期行为不良;犯罪方式的多样性等。

②检核表与反社会人格的诊断标准相比较有部分标准是一致的。DSM 的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判断标准中是由病人自己报告多年以前的生活事件的,可能不真实。因此,精神病态的概念在进行诊断时似乎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3. 精神发育迟滞

【答案】精神发育迟滞是以智力较低、适应功能较差为主要特征的障碍。因为它病因复杂,在我国其分类、定义和命名尚不统一。教育部门成为“弱智”,而儿科和精神科惯用“智力低下”。国际统称为精神发育迟滞。

4. 归因

【答案】归因是指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解释的过程,归因理论也对认知模型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归因的维度包括:

(1)内归因和外归因

外部归因是指把事件发生的原因解释为来自外部;内部归因是指把事件发生的原因解释为来自内部。

(2)稳定归因于不稳定归因

稳定的归因是指事件发生的原因持续存在;不稳定的归因指的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不总是出现。

(3)整体性归因

整体性指的是失败在很多任务上都会发生;特定性指失败只在这一种任务上发生。

归因理论者感兴趣的是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与特定的归因风格是否有关。因此,在认知治疗中,改变认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让来访者看到对同一事件不同解释的可能性。

5. 认知评估

【答案】个体总在评估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行为,这些评估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自动的、无意识的,其中自动的和无意识的认知评估叫做自动思维。在认知疗法中,要求病人内省自己自动思维的内容,并对其重新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造成负性情绪并影响行为的非理性思维。

Beck 归纳了思维过程中常见的几种认知歪曲:

(1)武断的推论:指在缺乏证据或者证据不够客观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就草率得到结论;

(2)过度概括化;即指根据个别事件,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自己或者别人做出关于能力、智力和价值等整体素质的普遍性结论;

(3)选择性概括:指仅根据个别细节,忽略其他信息,就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

(4)“全或无”的思维方式:以绝对化的思考方式对事物做出判断或评价;

(5)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物做出歪曲的评价,或过分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或过分贬抑自己的成绩、优点;

(6)个人化:将外界不幸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即使在没有明确证据的基础上也是如此。

6. 神经病

【答案】神经病是指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它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

7. 精神障碍

【答案】精神障碍,又译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老年痴呆等,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8. 儿童性别认同障碍

【答案】儿童反复申诉自己想成为另一个性别,或坚持认为自己是另一性别的人;男孩喜欢穿女性服装;女孩则坚持一直穿典型的男性服装;在假扮游戏中强烈而坚持地偏爱另一性别的角色,或坚持幻想成为另一性别;强烈地希望参加典型的另一性别的游戏及娱乐,偏爱另一性别的游戏伙伴。

男孩厌恶自己的阴茎,厌恶粗鲁的游戏,拒绝典型男性的玩具、游戏和活动;如果是女孩,拒绝坐着小便,断言自己有阴茎或会长出一个阴茎,或断言自己不会长乳房或来月经,厌恶正式的女性服装,留短发,常常被误认为是男孩。

性别认同障碍男女比例在5:1左右。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男孩在进入青春期晚期或成年之后,报告有同性恋或双性恋倾向,但没有性别认同障碍;剩下的多报告为异性恋,也没有性别认同障碍。

如果他们适应良好,则不需要治疗;如果对自己身体极度不满,或因此造成人际关系不良或与父母关系不好,会感到非常痛苦,治疗重点可以放在改善人际关系和与父母关系上。

9. 焦虑和防御机制

【答案】焦虑泛指恐惧和担忧的感觉,是心理分析观点中的重要部分。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种类型:现实焦虑、神经质性焦虑和道德焦虑。

自我使用各种程序来完成它的任务,即避免危险、焦虑和痛苦。这些程序被弗洛伊德称为防御机制。经典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冲突一方面来自内心愿望与外在现实,另一方面存在于人格结构之间的冲突。为了应对冲突带来的焦虑,自我发展出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对于冲突所做出的无意识的策略反应。

10.分裂型人格障碍

【答案】分裂症病人的特点是社会隔绝、行为古怪、多疑。病人虽因此而痛苦,但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此类障碍的患病率可能高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格障碍。美、德等国采用PDO 、SCID 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的患病率为0.6%〜14.6%。分裂型人格障碍与重性抑郁症的共病率为9%, 与强迫症的共病率为19%。不同研究对其他人格障碍与分裂型人格障碍伴发的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