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866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866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866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二) . 15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866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三) . 28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866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四) . 39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866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五) . 52
一、简答题
1. 电视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答案】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与电视媒介结合的产物,它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方式,与新闻报道最大的区别是,它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它在内容取向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1)电视评论的特点
①视听结合的评论
画面与屏幕文字直接诉诸受众的视觉器官,音响和解说、论述性语言直接诉诸受众的听觉器官,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感知的多通道,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使电视评论具有其他评论形式所无法与之相比的现场感、真实性和说服力。
a. 视与听的紧密结合和双线互补,可消除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评论的内容。
b. 作为视听结合的评论,电视评论以典型的画面展示人的思想、行为或事物的表现与特征,以连续的画面展现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c. 对于一些抽象或概括的事物,电视评论可调动形象的画面及有关的影视资料或图表、图形等加以说明,以增强评论的可视性,让受众在看的过程中比较准确地理解听的内容。
d. 为了使电视评论更好地发挥其“视听结合”的特点,在选题时应尽量选择宜于电视表现的题材或内容。
②形象化的政论
电视评论将抽象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结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说理,并强化说理的内容,烘托评论的感情色彩,使其具有在道理上说服人、在画面上感染人、在感情上打动人的综合特征。
(2)电视评论的作用
①加强评论性节目是加强电视新闻舆论导向的需要;
②加强评论性节目是加强新闻政治性、群众性的需要;
③加强评论性节目是提高电视节目媒介地位的需要;
④加强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是中国电视走向世界的需要。
2. 为什么报纸和广播电视都提倡依托新闻配发言论?
【答案】“配”评论是指为配合某一特定的新闻报道而撰写的言论。无论是社论、本报评论
员文章,还是短评以及编者按、编后,它们都常常依托新闻报道发表。依托新闻报道配评论的好处主要有:
(1)有助于受众获得对新闻报道的立体化的认识。新闻报道一般是平面地向受众展示事物的现象。新闻评论通过对新闻报道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新闻事件的要点、实质,进一步阐明党的方针政策,从而使受众对新闻事件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清晰的认识。
(2)有助于编者主动及时地对某一事件或问题发表意见,表明看法,可以使版面中心突出,形式多样,既有大方向,又新鲜活泼,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3)有助于新闻评论本身的写作
①由于新闻评论依托报道所提供的材料来提出论题,引出由头,或者通过评价重大的典型报道,分析典型事件的意义,或者以典型报道中的事件为由,集中抓取新闻事件中的某一点,加以引申发挥,立论就具体、自然、及时,针对性特别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更为紧密。
②由于论述有具体的依托,主要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具体分析展开,论述有特定的范围,可以使理论与实际更紧密的结合,比较容易写得具体、深刻。
③由于开门见山,就事论理,还可以省掉许多论述的笔墨,使评论写得短而精。
3. 新闻评论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答案】(1)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是代表媒体编辑部立场和主张,反映和影响社会舆论,帮助受众开辟认识真理道路的有效载体。
(2)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
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和最大追求。
舆论,是指社会群体对某种事件或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与议论,是一种社会思潮。舆论在任何时候总有正确与错误、全面与片面、唯物与唯心、辩证与僵化之分。
①新闻媒介反映与引导舆论的两种基本手段
a. 新闻报道手段,即采写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主要是告诉人们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
b. 评论手段,即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等。旨在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事情,或深挖事件原因、阐明事物实质,或说明事物的意义与价值,或指出应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矛盾等。
②新闻评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
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对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事件和思想倾向,进行及时的有说服力的评论,指出什么看法和行为是正确或是错误的,什么应该干或是不应该干,以及当前应该干于}一么和怎么干,从而引导舆论、影响社会、指导人生。
4. 为何要学一点形式逻辑?
【答案】初写评论往往不善于对论题进行具体分析和严密论证,没有逻辑推理的过程,因而在实践中常常犯有以下几种通病:
(1)满足于用几句结论性的语言,用抽象的原则道理去代替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论证,文章的观点不是建立在有充分根据的基础之上。
(2)以演绎法取代分析法,企求用革命导师的论述、知名人士的话或科学原理取代作者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论证,不经过或者很少经过向受众说理的过程。
(3)停留在赘述同类的故事来代替论证,或者是列出种种现象来取代分析,作出的结论不是使人感到缺少根据,就是觉得有些武断。
新闻评论论证过程,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上述三种通病的症结在于从概念到概念,没有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没有经过逻辑推理的过程,即缺乏形式逻辑。
所以,学习评论写作,应该学点形式逻辑,懂得概念、判断与推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一此常用的论证方式和逻辑推理形式,注意论证技法的运用,这样在分析说理时就会更加重视进行充分有力的论证,会避免犯形式逻辑的错误。因此写作新闻评论,要学习形式逻辑这一门工具性的科学。
5. 简述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答案】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大致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中期开始起步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起步较晚,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中期,只在《新闻联播》节目中设简短的编前、编后,配发少量短评(小言论); 直至1987年后,才开辟“观众论坛”、“观察与思考”等栏目。
(2)1993年底中央电视台成立评论部
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电视新闻评论也逐步发展并愈来愈受到观众的欢迎。1993年底中央电视台成立评论部,为电视评论的更大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3)20世纪90年代起,评论节目大量涌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五彩缤纷的荧屏上,评论性节目和谈话类节目方兴未艾,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对话”,到各地方电视台的焦点、热点板块节日,各具特色的评论性新闻相继荟萃一堂,一时间形成了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景观。
①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在推出“东力一时空·焦点时刻”后,从1994年4月1日起,又出台一档综合评论性专栏节目“焦点访谈”。电视新闻评论的视野更广、节奏更快、内容更丰富、形式也更多样化,出现了系列评论、连续评论、追踪评论等样式。在“焦点访谈”如日中天的时候,中央电视台还推出了“实话实说”、“聊天”、“朋友”等一批“谈话”类节目,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评述性节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