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商业大学成本会计(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正常标准成本
【答案】正常标准成本是以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条件为基础制定的标准成本。这里所谓的“正常”,一般是指过去较长时期的实际数据的平均。这种标准成本只是根据过去经验估计的,往往不能反映目前的实际,用它来控制成本不够积极。
2. 标准成本制
【答案】标准成本制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制是在泰勒的生产过程标准思想的影响下,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刚开始时,它只是被用来进行成本控制,以后才逐步发展和完善,并与成本核算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二、简答题
3.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哪些?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如何?
【答案】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通常有一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其优点和适用范围如下:
(1)一次摊销法,即一次转销法或一次计入法。
①优点:核算比较简便。
②缺点:会使各月成本、费用负担不太合理,还会产生账外财产,不便于实行价值监督。
③适用范围: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一次领用数量不多以及容易破损的低值易耗品。
(2)分次摊销法,是指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根据其使用期限的长短,分月平均摊销的方法。
①优点:各月成本、费用负担的低值易耗品摊销额比较合理。
②缺点:核算工作量较大。
③适用范围: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而不易损坏的低值易耗品,如多次反复使用的专用工具等。
(3)五五摊销法,又称“五成法”,是指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另一半。
①优点:能够对在用低值易耗品实行价值监督;各月成本、费用负担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额比较合理。
②缺点:核算工作量比较大。
③适用范围:各月领用和报废低值易耗品的数量比较均衡、各月摊销额相差不多的低值易耗品。
4. 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答案】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可归纳如下: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确定其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产品成本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包括将本月实际支出而应该留待以后月份摊销的费用,作为待摊费用;将以前月份开支的待摊费用中应由本月负担的份额,摊入本月的成本;将本月尚未开支但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预提计入本月的成本。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5. 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 平行结转分步法有何优点?
【答案】逐步结转分步法的含义: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 最后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核算工作比较复杂, 核算工作的及时性也较差, 具体表现为:
①如果采用综合结转法, 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②如果采用分项结转法, 结转的核算工作量大;
③如果半成品按计划成本结转, 还要计算和调整半成品成本差异;
④如果半成品按实际成本结转, 各步骤则不能同时计算成本, 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差。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含义: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各项成本费用平行结转、汇总, 进而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 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 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 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较, 平行结转分步法具有以下优点:
①采用这一方法, 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 然后将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入产成品成本, 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从而可以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②采用这一方法, 一般是按成本项目平行结转、汇总各步骤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因而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不必进行成本还原, 省去了大量烦琐的
计算工作。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正好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相反。因此, 平行结转分步法只宜在半成品种类较多、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工作量较大、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的情况下采用;并应在采用时加强各步骤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数量核算, 以便为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弥补这一方法的不足。
6. 以简化的分批法为例,如何理解简化成本计算的意义和原则?
【答案】(1)简化成本计算的意义
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如果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很多,几十批甚至上百批,且月末未完工的批数也较多,使用简化的分批法,可以避免将当月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全部分配给各批产品,而不管各批产品是否已经完工,从而避免繁重的分配核算工作。即使用简化成本计算可以简化费用的分配和登记工作;月末未完工产品的批数越多,核算工作就越简化。
(2)简化成本计算的原则
①仍应按照产品批别设立产品成本明细账,但在各批产品完工之前,账内只需按月登记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费用)和生产工时。
②每月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不是按月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先将其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中,按成本项目分别累计起来,只有在有产品完工的那个月份,才对完工产品,按照其累计工时的比例,分配间接计入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③全部产品的在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计入费用,以总数反映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中,不进行分配,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
7. 简述分类法的特点和计算程序。
【答案】(1)分类法的特点
①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
②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2)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①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按类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
②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在类内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每类产品中各种产品的成本。
8. 简述定额法的特点和计算程序。
【答案】(1)定额法的主要特点
①将事先制定的产品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
②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以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