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516成本管理会计复试之成本会计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成本计算对象

【答案】成本计算对象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 也就是成本的承担者。产品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生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另一方面, 成本计算是为成本管理提供资料的, 因此采用什么方法, 提供哪些资料, 要考虑成本管理的要求。

在确定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 必须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 同时考虑生产经营的特点和进行成本管理的要求。从生产工艺过程特点看, 单步骤生产:生产工艺不可间断, 必须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多步骤连续加工式生产:应以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既按步骤又按品种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产成品成本;多步骤装配式生产:因零部件无独立的核算意义, 不需按步骤计算半成品成本, 而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从产品生产组织特点看, 大量生产:连续不断的生产相同产品, 只能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大批生产:可视具体情况, 按产品品种或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单件、小批生产:一批产品一般可同时完工, 可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

综上所述, 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

(2)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

(3)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是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是构成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标志, 因而也是区别各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

2. 内部故障成本

【答案】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一般包括废品损失、返工费、复检和筛选费、停工损失、不合格品处理费等。内部故障成本属于非符合性成本,是由于质量缺陷确实存在而产生的一系列作业所带来的成本。

二、简答题

3. 生物资产与农产品是何关系?

【答案】生物资产与农产品的关系如下:

(1)农业企业的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点是将植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人类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油料、蔬菜等基本生活资料。因此,农产品与生物资产密不可分:在农产品收获之前,其附着于生物资产上;从农产品收

获时开始,就离开了生物资产这一母体。因此,农业生产的成本核算与生物资产的核算密切相关。

(2)与农产品相关的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通常是一次性产出农产品,在收获农产品后该资产就不复存在。生产性生物资产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在产出农产品后该资产仍然保留,并可以在未来期间继续产出农产品。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需要生长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具备生产能力。

4. 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分哪些费用的界限,防止哪些错误的做法?

【答案】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防止相应错误做法: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防止多计成本和少计成本的错误做法;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应当防止混淆产品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借以调节各月产品成本和各月损益的错误做法;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应当防止利用待摊和预提的办法人为地调节各月成本、人为地调节各月损益的错误做法;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应该防止在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任意转移生产费用,借以掩盖成本超支或以盈补亏的错误做法;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应该防止任意提高或降低月末在产品成本,人为地调节完工产品成本的错误做法。

5. 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模式有几种?标准成本差异类账户有什么特点?

【答案】(1)处理模式: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模式有以下两种:

①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库存产成品和本期已售产品。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与上述三者均有关系,分配差异后,资产负债表中的“在产品”项目和“产成品”项目以及利润表中的本期已售产品成本均反映的是实际成本。

②将本期发生的各种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在这种处理方法下,资产负债表中的“在产品”项目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标准成本。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是本期成本控制的结果,应当全部体现在本期的损益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期的利润如实地反映各该期生产经营工作的全部成效,标准成本才是真正的正常成本,因此,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在产品”项目和“产成品”项目以标准成本反映能较为如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避免了繁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使产品成本的计算大为简化。但是,如果成本标准已经陈旧,显得过高或过低,那么第二种方法则会使会计报表反映失实。这时,必须对成本标准进行修订,以使其符合实际。西方企业一般都采用第二种方法。

(2)标准成本差异类账户的特点

①“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登记标准成本

通常的实际成本系统,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流转过程,使用实际成本记账。在标准成本系统中,这些账户改用标准成本,无论是借方和贷方均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其余额亦反映这些资产的标准成本。

②设置成本差异账户分别记录各种成本差异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要按成本差异的类别设置一系列成本差异账户,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等。差异账户的设置,要同采用的成本差异分析方法相适应,为每一种成本差异设置一个账户。在需要登记“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时,应将实际成本分离为标准成本和有关的成本差异,标准成本数据记入“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而有关的差异分别记入各成本差异账户。

6. 工程成本如何在已完工程和未完工程之间进行分配?

【答案】施工企业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以后,应计入本月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费用,归集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的借方和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这些生产费用月末应在已完工程和未完工程之间进行分配。

(1)未完工程成本的计算

未完工程成本的计算,通常是由统计人员月末到施工现场实地丈量盘点未完施工实物量,并按其完成施工的程度折合为已完工程数量,根据预算单价计算未完工程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未完工程成本=预算单价×未完工程实物量×完工程度

=未完工程预算造价×完工程度

期末未完工程成本一般不负担管理费。如果未完施工工程量占当期全部工程量的比重很小或期初与期末数量相差不大,可以不计算未完工程成本。

根据计算结果填制未完施工盘点单,并记入工程成本计算单,即可据以结转未完工程实际成本。

(2)已完工程实际成本的计算

月末未完工程成本确定后,即可确定当月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单中的实际成本,填写已完工程成本表中“实际成本”栏,据此结转本月已完工程实际成本,将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从“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营业成本”科目的借方。

7. 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农作物,其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有何区别?

【答案】农作物中有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也有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资产,其成本归集和分配会存在差异。

(1)归集时使用的科目不同

消耗性生物资产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归集费用;生产性生物资产设置“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归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