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630艺术概论之艺术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西方现代派艺术

【答案】西方现代派艺术是萌芽于19世纪中期,产生于19世纪末叶的艺术流派。西方现代派艺术不是一个单一的艺术流派,而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等数量繁多的西方文艺流派的总称,几乎遍及艺术的各个种类和体裁。总体上讲,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是各种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它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反映出危机社会中人的异化; 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

2. 风格即人

【答案】“风格即人”是18世纪中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艺术风格是从作品中剥去不属于艺术家本人的东西,剥去和其他人一样的东西之后的剩余物和内核,即风格就是人本身,在此指出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有什么样的个性就有什么样的风格,个性决定风格。

3. 数字艺术

【答案】数字艺术,又称“数字化的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艺术,其作品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数字技术手段。数字艺术包括:①交互媒体设计,是指以互动媒体为载体的设计。例如以万维网为载体的网页设计、网络游戏设计,以手机为载体的彩信设计、W AP 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 ②数字影像艺术,包括数字动画、DV 电影、数字影视广告和片头等; ③虚拟现实设计,是指数字博物馆、数字商城这一类虚拟空间设计:④新媒体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和材料的纯艺术形式,它与传统美术、雕塑相对应。

4. 艺术美

【答案】艺术美是指经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典型。艺术美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不仅要反映社会和自然的美,而且要显示艺术家自我心灵的美。艺术美虽然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是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感情形象。

5. 多元决定论

【答案】多元决定论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观点。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

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二、简答题

6. 论述形象思维及其特征。

【答案】(1)形象思维的含义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以表象作为材料,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从而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2)形象思维的特征

①形象性

形象思维的过程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总是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

②想象性

想象性是艺术思维的根本特征。意象是通过艺术想象而形成的,没有艺术想象便没有形象思维活动,也没有较完善的艺术意象或艺术意象系列的产生。想象不仅是形象思维的手段,而且是艺术虚构的重要基础。

③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应物而感、缘情而发的,形象思维也是在情感的推动下展开的。正是在强大的情感的推动作用下,艺术家才能兴奋而激烈地把艺术想象、艺术创作推向高潮,直至创作完毕。

④艺术个性

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是具有审美意义的创造思维,它不仅通过艺术想象构思出艺术意象,同时还表现出思维主体的独特个性、独特发现、独特创造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千差万别的多样性和不可重复的个别性,因而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⑤审美性

艺术活动是以审美产品的创造为目的,艺术作品是供人审美和鉴赏的,这就决定了形象思维必须本着艺术审美的原则和规律去构思艺术意象,也就是说在形象思维等特征中都贯穿了审美性的原则。这五个方面的因素互为前提,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7. 简述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答案】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

(1)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根据对社会生活反映方式的不同,艺术作品可以分为两类:

①再现性艺术作品

如写实的绘画、雕塑等,直接呈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再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情感,又把情感还原为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表现出来,例如,拉斐尔的《圣母像》。

②表现性艺术作品

表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感情,不是直接还原为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表现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感情,主要作品包括音乐、抒情诗等。

以上两类艺术作品的前提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思想感情。没有生活就没有思想感情,也就没有再现性和表现性艺术作品,所以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①优秀的艺术作品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

②拙劣的艺术作品阻碍社会生活的发展。

8. 简述“劳动说”理论。

【答案】(1)“劳动说”理论的价值

在艺术发生的诸多理论中,“劳动说”为研究艺术的发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自19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普列汉诺夫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艺术发生于劳动,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命题。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仍然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

(2)“劳动说”理论的缺陷

“劳动说”看到了原始艺术与劳动直接的、表面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意识、观念、情感、审美等复杂因素对艺术发生的广泛、深刻、全面的影响作用。从劳动到艺术的发生,经过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等无数的中介,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人类才创造了摆脱使用价值、具有纯粹审美价值的艺术。

9. 简要描述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 “艺术世界”的性质与功能是什么?

【答案】(1)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

①“艺术世界”的内涵

“艺术世界”的概念首先是由丹托在一篇题为《艺术世界》的论文中提出的。著名美学家迪基继承了这一概念,并在一个更为宽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发挥。他用“艺术世界”来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庞大社会制度。

②“艺术世界”的组成部分

a. “艺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