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扬州大学1103运动生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

【答案】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是指在实验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做深而快的呼吸,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为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最大通气量一般可达

2. 脊休克 倍于肺通气量。

【答案】脊休克是指动物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暂时丧失一切躯体和内脏反射活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反射消失,肌紧张减退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不能发汗;大小便潴留。

3. 运动技能

【答案】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有效地掌握和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群间的协调性,也就是大脑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内支配肌肉收缩的能力。运动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4. 运动性心动徐缓

【答案】运动性心动徐缓是指具备运动心脏者普遍出现安静心率明显低于正常值的现象。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每分钟

低于每分钟60次。

5. 黄体期

【答案】黄体期是指女性排卵后到下次月经来潮前一天的时期。排卵后,残余的卵泡壁内陷、大量新血管长入,形成一个黄色的内分泌腺细胞即黄体。黄体的主要功能是在垂体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分泌孕酮、雌激素和松弛素。同时,此时期内,子宫内膜细胞体积增大,糖原含量增加,又称为分泌期。

6. 肺通气量

【答案】肺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出入肺的气体量。肺通气量可分为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无效腔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等。它可以反映肺的通气功能。

7. 下丘脑调节肽

【答案】下丘脑调节肽是指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合成并分泌的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迄今,已经发现9种下丘脑调节肽: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抑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素

第 2 页,共 22 页 次。而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

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8. 血脂异常

【答案】当血浆中脂质的量超出于正常范围,称之为血脂异常。由于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在血浆中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血脂异常实际上表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多数血脂异常是遗传缺陷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简答题

9. 简述能量平衡的状态及其与脂肪贮存的关系。

【答案】(1)能量平衡的状态主要是指:

人体能量摄取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能量的平衡状态,分为能量正平衡、能量负平衡和能量平衡3种状态。

(2)能量平衡的状态与脂肪贮存的关系为:

①若能量摄入小于支出(消耗)时,为能量负平衡,表示摄取的能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身体组织会分解释放能量,供给机体需要,体重下降。

②若能量摄入大于支出时,为能量正平衡,表示摄取的能量超过机体需要,额外的能量会储存于体内,特别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使体重增加,体脂增多。

③正常健康成年人通常保持能量平衡状态,体重恒定不变。

10.简述引起残障的原因。

【答案】引起残障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残障、外伤性残障和后天疾病引起继发性残障三种: (1)先天性残障

先天性残障是指出生时就具有的残障现象,其原因有多种,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疾病、出生时产伤窒息引起的弱智等。

(2)外伤性残障

外伤性残障是指由于物理或化学因素等意外事故引起的创伤性残障,如战争致残、交通事故致残等。

(3)病因性残障

病因性残障是指由后天疾病引起,如神经系统的病变后遗症(脑炎、脊髓灰质炎、精神疾病等)。

11.简述下丘脑与腺垂体在结构和机能上的联系。

【答案】(1)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概念

①下丘脑

下丘脑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分视上部、结节部、乳头部。

第 3 页,共 22 页

②腺垂体

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是脑基底部靠近视丘下部的樱桃状的一个器官,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

(2)下丘脑与腺垂体在结构和机能上的联系

在结构与功能上,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非常密切,可将它们看成一个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包括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两部分。

①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和腺垂体之间没有直接的神经联系。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通过所分泌的肽类神经激素(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转运到腺垂体,调节相应的腺垂体激素的分泌。反之,腺垂体产生的各种激素又可通过垂体血液循环,到达下丘脑,反馈影响其功能。

②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下丘脑和神经垂体之间有直接神经联系,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肽类神经激素可以通过轴浆流动方式,经轴突直接到达神经垂体,并贮存于此。

12.躯体运动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你认为意向性运动、形式化运动和反射性运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案】(1)生理学中通常把人类和高等动物全身和局部的肌肉活动称为躯体运动。依据运动时主观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将躯体运动分为:

①反射性运动

反射性运动主要指不受主观意识控制,运动形式固定,反应快捷的运动,如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肢体快速回缩反射,肌腱反射和眼球注视等;

②形式化运动

形式化运动主观意识只控制运动的起始与终止,而运动期间多可自动完成,此类运动形式固定,具有节律性与连续性,如步行、跑步、咀嚼和呼吸等;

③意向性运动

意向性运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运动全过程均受主观意识支配,运动形式较为复杂,一般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运动技巧日渐完善。例如,跳高,需要决定方向、选择高度、运动的轨迹以及跑动的速度和节奏。

(2)意向性运动、形式化运动和反射性运动的本质区

反射性运动与意向性运动、形式性运动并不是对立的,只是意向性运动的完成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更为广泛的网络活动。

13.简述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的消化过程。

【答案】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的消化过程

(1)口腔内消化

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内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很短,一般是

第 4 页,共 22 页 秒钟。食物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