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新闻评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系列报道
【答案】系列报道是指对在一个较短时间内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重要的相关问题或一个重大问题的几个侧面,分为若干各自独立又有机结合的篇章加以报道的形式。选好主题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关键,它不仅要统帅所有的材料,还要统帅各个独立篇章的中心思想,使它们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占有大量材料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基础。安排系列顺序时应注意各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利于发挥其强势。系列报道不仅仅简单报告事件的现状、变动和结果,而且还需透过现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是一种有较强指导性的报道形式。
2. 座谈式评论
【答案】座谈式评论是主持人(或记者)邀请有关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权威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演播室就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和进行探讨的谈话体节目。这些意见往往相互启发、补充,对论题的探讨也往往较为全面和深入,谈话具有较为明显的交流感与互动作用。
3. 移人情
【答案】“移人情”是要以杂文切实的、意味深长的内容和生动泼辣的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在领略杂文内容的同时,能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4. 时评
【答案】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它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新闻文体。时评是指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来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它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时评的特征包括:因时而评,新闻性强; 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内容贴近,体裁广泛; 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5. 编者按
【答案】编者按语是指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其显著特点是“立片言以居要”,目的在于画龙点睛,把新闻报道或文章中最精彩的、结沦性的意见点出来,以引起读者注意,提高宣传效果,常常被人们称为阅读报刊的“导游”。
6. 论证
【答案】论证是指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过程。它要将一篇评论的沦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沦据所提供的事实或理论来说明文章的中心观点,使受众能够看明白,搞清楚,富有启迪,值得回味。论证的过程,既是将文章的材料和文字巧妙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
7.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答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历史上第一份在中国境外出版的中文近代化报刊。它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和马礼逊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出版发行达七年之久。其目的是宣传“神理’夕,主要内容是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以及各国情况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性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成,体裁有评论、记叙文、故事、诗歌等。在形式上,为了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形状就像一本中国线装书。在宣传策略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每月一期,免费赠阅,主要读者对象是聚居在马六甲的华人。它的创办,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二、简答题
8. 杂文的写作要求有哪些?
【答案】杂文的写作要求主要包括:
(1)贬瘤弊常取类型
“贬锢弊常取类型”是指,批判错误的东西,要善于抓住典型的人和事。这是杂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写杂文要善于“取类型”。这个“取类型”的过程,是杂文作者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过程,也是用极省检的笔墨,抓取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点一滴,放到杂文这台小小的显微镜下,进行解剖研究的过程。
(2)学会小题大做
学会小题大做,首先要做到取材要小。应当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努力做到三“小”:题目小、角度小、口子小。“大做”,并不是讲些人所共知的大道理,而要善于从小题目中分析出一些能给人以启发的新思想,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则更好。
(3)富于联想
根据事物之间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产生丰富的联想,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触及问题的要害。
(4)善用讽刺与幽默
从某种意义上看,幽默也是一种讽刺,是一种含笑和轻松的讽刺。讽刺也常常伴有幽默。讽刺和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严密的逻辑,严肃的说理,辅之以讽刺和幽默,思想的力量就能施展得更加充分。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运用讽刺和幽默的写法完全不同:
①对于阶级敌人的讽刺,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触到之处,必须是对手的致命伤。
②对同盟者和自己队伍里同志的讽刺,不能用这个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也可以运用讽刺和幽默。但这种讽刺,是热讽,而不是冷嘲。
(5)巧妙用典
典故运用得巧,能给人以知识,能增加杂文的艺术色彩,也能使杂文的说理更加有力。典故的内容很广泛。成语、寓言、谚语、中外历史故事,都属于典故的范畴。广义而言,名人格言、诗词歌赋、科学史话、异闻轶事等等,也可以当作典故来运用。
巧用典故需注意以下方面:
①典故可作为杂文的题日或篇名,成为借题发挥的由头。
②典故,最要紧的是切题。确切,是用典的第一要义。
③用典故还要注意推陈出新。
④在运用典故时,最重要的是把典故用活。
(6)注意语言的生动有味
杂文要有自己特有的语言,要会说寓意深长的话,说有趣的话。杂文语言的特色,除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以外,还应该加上精练、简洁、含蓄、多彩等要求,还要善于把抽象化为形象,把生活中许多具体可感的、人所共知的现象联系起来。
9. 杂文的文学因素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案】(1)杂文写作要“贬瘤弊常取类型”,抓住典型的人和事; 要学会小题大做,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要富于联想。语言文字方面,要善用讽刺与幽默; 巧妙用典,既要切题活用,又要推陈出新,既给人知识,又增加杂文的艺术色彩和说理力度; 杂文的文字因素主要体现在杂文语言的生动有味。
(2)无论是说理浓重的杂文,还是打情强烈的杂文,甚至以知识趣味见长的杂文,都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有味。
①杂文讲究语言锤炼,同一意思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句子表达;
②文绘绘中突然杂以但语,极深奥的道理却用大白话说出,长句短句,古文白话,信手拈来,能放能收;
③杂文要有自己特有的语言,要会说寓意深长的话,说有趣的话;
④杂文语言的特色,应该加上精练、简洁、含蓄、多彩等要求,还要善于把抽象化为形象,把生活中许多具体可感的、人所共知的现象联系起来,“假象取祸,以相譬喻”,把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事例说出,使妇孺皆知。
(3)好的杂文,应该有浑然天成、举重若轻的阅读效果,让读者既受到思想的启迪,又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10.如何在论证中运用事实?
【答案】在论证中运用事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事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