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农业大学运动生理学(同等学力及跨学科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超量恢复

【答案】超量恢复是指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反而会延缓。

2. 进人工作状态

【答案】进入工作状态是指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进入工作状态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工作强度、工作性质、个人特点、训练水平和当时的机能状态。在适宜运动负荷下工作强度越高,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就越短;动作越复杂、活动变换越频繁,进入工作状态越慢。训练水平越高,机能状态越好,进人工作状态越快。

3. 自分泌

【答案】自分泌是指某种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因子对祀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或者说激素分泌后在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本身。自分泌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本身,调节细胞因子产生细胞自身和邻近同类细胞的活性,多数在局部发挥效应。

4. 血红蛋白氧容量

【答案】血红蛋白氧含量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

合的氧气量,该值受血红蛋白浓度影响。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为

5. 无氧工作能力 时,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结其氧容量为

【答案】无氧工作能力是指运动中人体通过无氧代谢途径提供能量进行运动的能力,通常以最大无氧代谢状态下的身体工作能力表示。它由两部分组成,即A TP-CP 分解供能(非乳酸能)和糖无氧酵解供能(乳酸能)。

6.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答案】呼吸性本体感受性反射是指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当呼吸肌被动拉长或呼吸道阻力加大时,肌梭受到牵拉,反射性地使呼吸肌收缩力量増强,克服气道阻力实现呼吸运动。

7. 心电图

【答案】心电图是指将引导电极置于体表一定部位所记录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它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在疾病诊断及体检时,心电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8.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答案】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程度,即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比,其值主要取决于氧分压,在氧分压较高的条件下,所有的血红蛋白都与氧结合,这种情况可表达为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达

当氧分压下降时,氧饱和度也下降。

二、简答题

9. 简述特异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答案】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性主要有:

(1)特异性,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性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

(2)多样性,机体可针对环境中多种多样的抗原,分别建立起不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3)记忆性,当异物抗原再次入侵时,可产生快而强的再次免疫应答效应。

(4)耐受性,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有保护性的免疫耐受。

(5)自限性,异物抗原激发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水平可以自我调控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免扩大和累及正常组织。

10.试述水及无机盐的生理功用。

【答案】(1)水的生理功用

①构成细胞组织

水是细胞组织的组成成分。生物体内的水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胶体,这种结合使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硬度和弹性。水是构成细胞胶态原生质的重要成分,失掉了水,细胞的胶态即无法维持,各种代谢就无法进行。

②参与物质代谢

水是生物体内代谢物质的主要溶剂,有很高的电解常数,溶解力强。

③促进生化反应

水是促进代谢反应的物质,一切生物的氧化和酶促反应都有水参加。水是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原料,又是生化反应的产物。在水解过程中,水是反应底物;在氧化过程中,水是反应的产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氧化还原以及细胞呼吸过程等都由水的参与。

④维持体液平衡

水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物质。体液是指存在于动物体内的水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所组成的液体。它广泛地存在于细胞内外,构成动物体的内环境。

⑤调节机体温度

水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水的比热大,热容量也答,蒸发热高,热传导强。因此,水能以呼出潮气或以多汗形式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⑥润滑器官,减少磨损

水具有润滑作用,通过体液的循环,还可加强各器官联系,减少体内关节和器官间的摩擦和损伤,并可使器官运动灵活。

(2)无机盐的生理功用

①维持细胞内外液的容量、渗透压及电中性。

②维持神经、肌肉的膜电位,维持神经肌肉细胞正常兴奋性、肌肉收缩,使机体具有接受环境刺激和做出反应的能力。

③参与血液缓冲对的构成,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④参与人体体质构成,通过生物酶的强化或抑制,影响物质代谢过程。

11.简述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

【答案】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提高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有:

(1)反射时间

人体进行的各种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整合下所实现的反射活动,完成任何一项反射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2)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与运动器官相比,内脏器官的生理机能惰性大,这是产生进入工作状态最主要的原因。

12.简述热环境运动时的生理反应。

【答案】人在热环境下运动的生理反应有:

(1)心血管功能方面

在热环境条件下运动时,由于温度调节中枢使心血管系统将更多的血液直接输送到皮肤,以用来散热。这就影响了工作肌肉的血流量供应,使肌肉工作的耐力下降。所以在热环境下耐力运动的成绩就受影响。

(2)能量供应方面

在热环境下运动时中体温和心率增加的同时,随着出汗和呼吸活动的增加,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摄取更多的氧,还要消耗更多的肌糖原和产生更多的乳酸,这都是容易产生疲劳的原因。

(3)体液平衡方面

运动时蒸发成为身体散热的重要方式。轻微出汗时,过滤的汗液缓慢地通过输送管,钠和氯化物有足够的时间被完全重吸收。然而,在运动时由于排汗量的增加,这些物质由于没有足够时间被重吸收,汗液中钠和氯化物的含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