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情景教学法在初三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兴趣激发;课堂效果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初中生英语学习越来越趋于生动化,多元化。对教师的授课模式及授课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年,新课改对英语课堂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其中基础教育改革对初中英语语言的5级目标划分的也十分细致。要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多元评价,为此广大师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即便如此,由于一些方法的使用不当,许多初中英语课堂的授课效果仍旧差强人意。事实上,现在许多学校的初中,甚至是重点中学的英语课堂仍旧出现教师汉语授课,以传统语法翻译法为主要模式的现象。有的学校认为初一,初二的孩子,上英语课可以“玩一玩”,但初三学生要参加中考,因此,应将语法授课,和习题演练作为最主要的授课模式。这显然是对情景教学法的歪曲认知和一知半解。针对这类现象,本文从分析初三孩子的心理特征角度出发,阐述所谓传统的,有效的授课模式,其实根本无法激发初三学生的学习兴致,有时甚至会阻碍学生发展探究意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对成绩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其实站在教学法的角度,许多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从初中生的特点出发,本文作者认为将情景教学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每个阶段,都应是是符合当下形势的,也是可行性较强的。本文依托多位专家,学者在情景教学领域已取得的成就,成果,从所带年级,所带班的实际出发,切实的研究调整情景教学的本土化,旨在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
情景教学法在今天的英语教学改革中虽不是热门话题,但在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它仍有存在的潜力,并正在以新的形势不断出现,得以持续发展。而本文的目的正在于探究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是否能更加适合初三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否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汲取更多,更实际有用的语言知识,从而对应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克拉申的理解性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为主要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并根据初中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利用情景教学法的具体实践对其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并将研究付诸于实验中去检验其合理性。本文对西安交通大学附中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在研究期间,所带两个平行班的成绩,并进行了英语学习兴趣及动机与测验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研究表明,初三的学生在所设计的特定具有真实性的情景中,表现更为活跃,思维更容易拓展和拉伸。而处于传统初三授课模式的学生则容易懈怠,走神,课堂收效低。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调动起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头脑也逐渐灵活,而学生的英语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也只能通过积极的参与活动来得到加强和提升。并且处于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厌烦,对其学习效果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通过实验不难发现,处于情景课堂设计中的初三学生比传统课堂中的学生,从语言能力方面来看,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的进步要明显的多。因此,情景教学法适宜地解决了初三英语课堂教与学的问题,从而达到更理想有效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