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试图研究双语教学在高中的实施情况,目的在于力求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落实和部署双语教学活动。在双语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双语教学活动的可行性及双语教学的障碍的同时,总结成败,力求探究高中双语教学活动的前瞻性及其目标的双重性。就目前的实践来说,高中双语教学有其非常积极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双语教学的决定性因素着手,力争协调学生需求、师资力量和学生语言水平这三方面的因素。不仅从教师的角度要求其进一步培训、进修,以便完成基本素养的提升,切切实实地在不同的科目中培养教师的外语语言基本功,真正地实现非语言科目的双语教学活动;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功底有一定的要求,这样才能减轻同学们在获取学科知识时自身的语言障碍。学生在双语教学环境中,凭借自己的语言功底,熟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用语、每一个术语以及对课程内容的细节描述的英文表达,通过英语来解读每个环节中所涉及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相当高。所谓双语,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两种语言对于非语言类科目进行教学。双语教育是在两种文化之间自由切换、融会贯通,从而诞生了适合新时代需要的教育模式,本身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因此,当开展这种教育活动时,必须要高起点,新理念。对于高中来说,双语教育必须十分注重环境建设,不仅包括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角的“软环境”,即语言环境,而且包括那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师和学生的先进文化和现代化信息的“硬环境”。
使用非本土语言来讲授和学习一门非语言类课程确实是较难的,对老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尤其对高中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基于此问题,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描述高中双语教学的前瞻性及其目标的双重性,其目的在于发掘高中阶段双语教学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其目标的双重性,不仅可以学好非语言类相关课程的内容,同时为英语语言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以礼泉县第一中学的双语实验班为例,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所收集到的数据,明确了研究问题中的决定性因素和双语教学模式,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前瞻性研究策略。高中双语教学并非难以实现,双语是教育,强调其育人目标及整体性,不能简单地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强化英语,更重要的是必须始终将双语教学和育人密切联系在一起,将语言习得和人文文化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整个学校的管理、教育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另外,在建立新型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评价体系过程中,双语课教师必须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双语渗透标准,提供相应的考核依据,有效指导高中双语教学活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