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验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答案】自验预言是指个人对自己(或别人对自己)所预期的,常在自己以后行为结果中应验的现象。此现象的含意是,事先预期什么,事后将得到些什么;自己的行为将验证自己的预言。即所有的情境定义,不论其本身是否合理,但对于持有该定义的人而言,都必然会对应着一种行动趋向,并且人们会在一定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行动。自验预言的发生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预言本身必须获得广泛的深度认可,二是缺乏有目的的制度控制,从而使预言“合理性”的基础不会被专门的有目的的制度所摧毁。自验预言经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

二、简答题

2. 竞争与合作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

【答案】在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中,合作与竞争执行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二者的协同,才能使社会保持正常运转和得以发展。竞争与合作主要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竞争的社会功能

①竞争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美国与前苏联冷战时期的武器竞赛,归根到底属于生存竞争。这种竞争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②竞争直接导致了人们创造力与生产力的解放和市场的繁荣。自由竞争的机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中国社会根本改观的基本机制。

③竞争具有鉴别人才、保护人才的作用。

(2)合作的社会功能

①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合作产生人的群体力量一社会力量,这种力量是单独个体的力量所无法比拟的,也不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

②合作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没有哪个人能够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人与人之间需要融洽、和谐,需要互相帮助。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是需要帮助的。个人只有与他人合作,才有力量。良好的合作,人们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③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的今天,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同时又需要更加紧密合作的社会。竞争需要借助合作才更有可能获胜,合作增强了竞争的能力。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3. 分析从众的心理后果与态度变化之间的联系。

【答案】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

化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从众的心理后果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并与态度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积极的心理后果与态度变化之间的联系

从众有利于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在群体中,当个人意识到自己与大多数人不一致时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难以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从众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消除这种不安的情绪,满足个人的安全感和被接纳的心理需要。因此,从众是维持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与群体发生冲突,增强自身安全感的一种手段。

(2)消极的心理后果与态度变化之间的联系

盲目的、去个性的消极从众容易使人产生惰性,抑制了人的创造性,使个体的创新意识日益薄弱,失去了接受挑战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空间。由于从众的去个性,使得人面对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从众,群体中的反对意见也无法激起大家的思考。于是一些本来是真知灼见的思想就被窒息,个性也被“众性”所淹没。

4. 沟通技能的改变怎样才能与人际关系的改善联系到一起?

【答案】一个人与他人沟通、关系的状况,是人在生活中涉及品质的主要方面。生活的丰富,事业的成功,与别人稳定情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都离不开沟通。沟通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沟通技能的改变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其中沟通技能包括沟通能力的提高和正确的使用身体语言。

(1)沟通能力的自我提高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使沟通状况得以改善的最有效的步骤和途径是:

首先,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生活范围和交往对象来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这种自我评价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开列一个自己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的清单;

第二步,评价自己沟通的状况; 第三步,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沟通状况直接决定了沟通的方式。

其次,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准确是沟通成功的前提。首先需要提高自己准确表述事物的能力。在沟通的准确性方面,沟通者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即站在信息接受者的角度来提供信息,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被理解。

再次,保持对别人的各种反馈信息足够的敏感,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信息和符号选择,也是提高沟通准确性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及时接收和准确理解反馈,是准确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

(2)正确使用身体语言

正确使用身体语言需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自我检查自己的各种身体语言信号与整体的身体语言状况;第二个步骤是对自己的各种身体语言行为和整体模型进行自我体验,并进行自我检验以及必要的修正;第三个步骤是在实际沟通过程中自然地运用各种身体语言行为和整体模型,并检验其有效性,即考察别人理解与自我定义的一致性。

5. 你怎样理解自我概念发展与社会化的关系?

【答案】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的过程也需要以自我

概念为中介。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其社会化的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存在于个体的发展中。

(1)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发展一方面依赖于自身内部条件的限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机体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他人的评价逐渐认识自己,自我概念得到不断的发展。他人不仅为个体提供言语或非言语行为的反应,而且还为个体提供一个能融入自我概念的角色范型。个体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发展中难免出现自我评价与自我表现的不一致性和行为反应的无所适从。正是由于社会交往中人际间的交流,个体才能不断地校正、调节对自己的认识,使自我概念达到整合。

(2)—切外部影响力量内化为个人的个性品质,都需要以自我概念为中介。只有那些经过人们自我价值系统审定之后自觉选择并被纳入自我概念结构,成为自我概念有机构成部分的信念与相关的行为,才可能真正转化为不需要外在强化力量支持的个性品质。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应当成为社会化的重要目标。

6. 试述归因训练的途径、方法和步骤。

【答案】归因训练(attribution training)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归因训练分为两条途径:

(1)错误归因训练(misattribution training)

①理论基础: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二因素论。

②基本过程:生理唤醒处于积极状态时能够増强愉快的情感,而处于消极状态时能够增强愤怒的情感。通过由不同生理唤醒状态下的认知解释,引起所期望的情绪归因,从而改变患者的消极情绪,达到治疗的目的。

③应用:主要用于焦虑、失眠、口吃、忍受疼痛、吸毒、抑郁等方面的治疗。

④评价: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得到广泛的实验支持,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再归因训练(reattributiontraining )

①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

a. 团体发展法

理论基础:韦纳等人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过程:小组成员讨论和分析行为的原因;心理学家或受过训练的教师引导正确的归因;填写归因量表;心理学家或教师进行统计分析;对小组成员做出反馈,指出归因偏差;鼓励比较符合实际的、积极的归因。

应用:可以定期在学校进行,要求学生能主动配合。心理学家必须在训练之前注意观察、了解和记录学生行

为的情况。比较有效的途径是让教师掌握归因训练的知识和技能,把归因训练结合到教学工作中去。团体发展法比较适合于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

b. 强化矫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