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宪法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宪法基本原则

【答案】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它是对一国当时的政治指导思想、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的集中反映。其一般必须具有普遍性、特殊性、最高性和抽象性四个基本特征。

2. 分权制衡

【答案】分权制衡,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儿个不同的部分,分别由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这些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保持一种互相牵制和互相平衡的关系。分权是指国家权力分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或部门执掌,没有一个部门服从或支配其他任何部门,没有一个部门可以行使宪法赋予其他部门的权力。制衡即分立为不同部分的权力之间形成彼此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部门权力都不能独占优势。权力分立并不是说分掌权力的各部门应该完全互不相干,而是互有牵制。事实上,权力具有一种侵犯性质,应该通过给它规定的限度在实际上加以限制,以保证国家各部分权力在运行中保持总体平衡。分权与制衡作为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和最重要的运行机制,普遍存在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3. 权力制约原则

【答案】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之所以构成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决定于宪法的逻辑起点和宪法的基本内容。权力制约是宪法的核心精神之一。我国宪法的权利制约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人民与代表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关系方面,一般都规定人民代表(议员)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可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等。②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一般都规定了有关监督方面的内容。

4. 两党制与多党制

【答案】两党制是指在一个国家的诸多政党中,只有两个势均力敌的大党,通过选举而轮流上台执政。多党制是指在一个国家里,存在着许多政党,但没有一个政党占据绝对或稳定的优势,因而它们只能著称各种政党联盟,通过选举,轮流联合执政。

5. 宪法渊源

【答案】宪法的渊源指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所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既包括明示的宪法规范,也包括默示的宪法规范。被宪法制定者确认为可以承载宪法规范的法律形式才能成为宪法渊源。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包括: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欧盟宪章。在我国主要是指宪

法典、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其中最重要的是宪法典。

6. 环境权

【答案】环境权是指公民个人以及由公民个人组成的群体甚至整个人类有充分享有和支配健康和无污染的环境,或要求恢复和保全健康且舒适的环境的权利。

二、简答题

7. 如何理解政党政治、民主政治和宪法政治?

【答案】(1)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政党政治在广义上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 ②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

③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2)民主政治是指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处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的核心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选举。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典型方式是代议制,即民众无法直接掌握和管理政权,只能选择民众中的少数精英分子代行权利。因此,选举领导人是民主政治的第一个核心内涵。

②各政治主体的专门化、自主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制约化。从横向卜看,政党、行政、立法、司法等政治机构是独立机构,即专门化、角色边界清晰而明确、互不相属的纤构。从纵向上看,不同层级的政治机构都是相对自主的机构,而不是只听命于上级机构的下属机构。

③不同意见的合法化。民主是共同体成员以普遍认同的程序和规则为依托,和平地解决利益冲突,使得各利益主体追求利益的积极行为得以持续进行的制度安排和实际行为过程。因此,按特定程序,自由发表任何不同意见是民主的根本。同时,不同意见的合法化是自由、平等的选举和各政治机构之间纵向的和横向的制约关系得以实际运行的根本保障。

(3)宪法政治是指即依照宪法来施政,意味着以宪法为中心而设计和展开的一种政治模式和政治运动形态。宪法作用于政治彰显宪法对于政治的目的性。就此而言,宪法政治可成为“宪政”的同义语。

①在发生学上,宪法政治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属于前宪法现象的范畴。

②宪法政治表达了政治应该成为子}么样的政治,解决了一个重要的价值问题。

③宪法政治范畴关注于运行的政治,具有动态性。

④宪法政治立足于宪法之于政治的正当性,以权利为本位。

(4)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民主政治离不开政党政治。宪法政治又离不开民主政治和政党政治。因而,三者应当有机的统一起来。

8. 简述立法权的特征。

【答案】立法权是指一定范围的权力机关制定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权力。立法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权代表民意

立法权只能由民意代表机关行使。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民意代表机关。

(2)立法权在程序上是集体负责制

立法权要求集体负责制,强调民主。《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第七章,《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

第五章,分别规定了全国人大全体会议表决议案,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由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议案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包括法律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程序是立法程序。

(3)立法权具有原则性、抽象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从内容上看,立法所指定的法律本身具有原则性、抽象性和创造性,原则性主要是指法律只是规定权利、义务和责仟,其本身不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因而具有原则性。与原则性相适应,法律是将现实的社会关系抽象成法律的关系进行调整,因而具有抽象性。其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法律所规定的规则、原则卜是以前没有的。

(4)行政权对立法权具有依附性,行政立法是授权立法

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而言具有具体性、执行性,因而要求行政在法的方面具有对立法的依附性,亦即要求依法行政。

9. 什么是制宪权,制宪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案】(1)什么是制宪权

宪法制定权(简称制宪权)是指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从抽象的角度来看,制宪权可以被看做一种价值体系,既包括制宪事实的力量,也包括使宪法正当化的权威与价值。

(2)制宪权的基本特征

①制宪权的正当性。制宪权的行使要服从一定的制宪目的,遵循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制宪权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一方面,制宪权反映特定阶级的根本意志,具有阶级性,另一方面,制宪作为人类治理国家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在客观上反映着社会公共职能,具有公共性。 ③制宪权的统一性。制宪权的存在形态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小可分割和转让。

④制宪权的自律性。制宪权是主权国家独立意志的体现,它的具体运用过程与制宪内容体现特定民族意志的自律性,不受除本民族意志之外的其他意志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宪权的自律性是国家权力独立性价值的必然要求。

10.什么是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答案】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均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权利,二者既有区别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