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关于《文心雕龙》的性质,本文沿袭“写作指导或文章作法类书籍”(王运熙)的观点,但笔者以为刘勰绝非一般地泛论文章写作,而将其 拔到“立言”高度,并与“立功”、“立德”置于同等重要地位。立言之事,绝非等闲。本文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在于,试图从“立言”角度 解读《文心雕龙》,并作出合理而新颖的诠释。 本论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论述立言缘由。从出身、经历及所处特殊时代背景分析,刘勰有非常强烈的立言情结,这成为他立言及探讨立言问题的精神动力 。 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刘勰首先选择立言,并最终把目标锁定在撰写《文心雕龙》上。这表明他自觉为文的意识非常强烈。同时,《 文心雕龙》所取得的成就亦有力地推动了“文的自觉”发展进程。刘勰自幼是一个没落士族子弟。他认为,立德应当处于绝对重要的地位,其 次立功,再次立言。但是,他一生主要活动是立言,主要贡献也在立言。 在他看来,立言有助于立功,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立言就是立功 。“正末归本”一语,出自《宗经》篇。本,指儒家经典作品。末,指时文即骈体文学。儒家经典是立言之物。他提出“正末归本”的理论策 略,从立言高度对文章写作提出了新要求,企图挽救齐、梁颓废文风。“正末归本”是《文心雕龙》的理论追求和理论指导。《文心雕龙》中 多次使用“作”一词。立言就是要成一家之言,不人云亦云,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所以“作”乃立言本质特征。但他也不轻视“ 述”的重要性。 第二章,论证立言必然性。“道”乃刘勰形而上学文学观论证的逻辑假设,是其论文前提,它也提升了文学地位,有力地论证了立言必然 性问题。 刘勰提出“心”学理论:道心──天地之心──文心。“原道心以敷章”,乃“道心”为文;“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此“天地之心” 为文,和之为“为文之用心”即“文心”。“道之文”是“文”的最高境界。从文源角度观之,他极为重视“自然之文”。但从现实操作层面 ,又非常看重“人文”。“人文”才是其“用心”之所在。由“心”生“言”,即立言。立言之“言”,必须“文明”,此乃立言的必然性。 “文心雕龙”四字,就是追求“心”、“言”、“文”三者统一。“经”乃文“明”之文,乃“立言不朽”的最高典范,乃“道心”的杰作、 “道之文”人间的杰出代表,“经”的“立言不朽”意味着“文学"的“立言不朽"。 第三章,论述立言之法。包括“论文叙笔"和“割情析采”两部分。 刘勰在二十篇“论文叙笔”中,广涉各种文体,遍评名家名作,成为文章写作指南,从正反两个方面为“立言”提供了参照。从《神思》 到《程器》共二十四篇,是“割情析采”,重点讲述立言方法。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立言具体之法和要求。包括从《神思》到《指瑕》等 十六篇。(二)立言内外条件。《养气》《附会》《总术》《才略》《程器》等五篇论述立言者的自身条件。《时序》《物色》两篇谈论立言外 部条件。(三)对立言的批评与鉴赏问题。《知音》篇提出批评、鉴赏的原则与方法。另外,在“割情析采”分论部分,笔者从微观方面,扼要 谈论立言之法。 总之,刘勰在《文心雕龙》当中,细致而周密地论证了“立言”命题,告诫人们必须用心为文。《文心雕龙》是一部不朽的立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