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10政治学综合一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述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

【答案】到17, 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封建专制的政治统治日益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栓桔,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提上了西欧社会发展的日程,这就给予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力。为了适应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需要,欧美一大批思想家如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鸡和卢梭,美国的杰斐逊、潘恩和汉密尔顿等,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西方政治学的繁荣时期。

尽管这些政治学家所论述的问题和角度各有侧重,其政治态度也有保守、激进之分,可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学家,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

(1)强烈、全面地批判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和观念,“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2)以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3)从所谓理性的人性论出发创造了自然法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理论;

(4)根据其对于政治权力的类别、特性和功能的分析,提出了配置政治权力、构建政体的若干原则,从而形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方案。

就其本质而言,这一时期的政治学说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和市场规则在政治思想上的投射,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的结果。

2.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的工具。

(1)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正是在这一经济关系基础上,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形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基础上的根本利益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基础上,控制、欺骗甚至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治权力组织。

(2)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组织化、制度化。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操掌在资产阶级手中,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组织原则、制度设立及其实际活动都是由资产阶级支配、掌握和操纵的。在不同时期,资产阶级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自己的利益要求,采用不同的组织机构、制度设置和活动方式,或是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或是欺骗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

(3)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由于资产阶级内部存在不同的利益阶层和集团,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在某个时期或某些问题上,集中代表和维护某些阶层或集团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是管理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是维护和服务于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工具。

(4)资本主义国家是剥削阶级国家中最为发达,最为完备的国家组织,它具有l 一分严密的组织体系、明确的权力职能分工和权限范围,完备的机构设置和监督机制、完整的政治程序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整个政治体系在金钱政治的作用下运转,最大限度地保障着资本私有,镇压人民的反抗。

3.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发展和特征。

【答案】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于政治的定义,政治本质上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由此可见,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当时社会矛盾运动和政治斗争发展的理论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思想结晶,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和吸收前人政治学说,尤其是法国启蒙政治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中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思想革命成就。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的社会基础: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法、德等国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政治舞台。40年代,西方各国产业革命相继完成,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激化。这种社会政治状况,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资料和迫切的政治需要。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的理论基础:19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探求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的途径,进行了艰苦的科学研究活动,他们批判和改造了德国古典哲学,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他们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和剩余价值学说,揭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趋向。这些研究,无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还批判地吸收了前人政治学的合理内容。如马克思研究了法国革命史,从中吸取了法国历史学家基佐等人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基础内容; 又如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把黑格尔颠倒了

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 再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摒弃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但吸收了其“人民卞权”的思想等等。至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设想的自治方案,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产生了直接影响。19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其对于社会政治状况的分析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写下了大量的政治学著作,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完全形成。此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撰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马克思关于古代社会历史的四篇笔记》等政治学论著,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在近代,马克思卞义政治学得到了继承性的发展。列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丰富了马克思的政治学说,从而构成了马克思政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征

①科学性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它不是从某种道德伦理价值出发,不是从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出发,也不是从某种抽象的人性或理性出发,而是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出发,尤其是从人们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出发来考察政治现象,这就使它能够客观、现实地揭示政治的本质。

b.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政治分析的根本指导方法,从政治的内在矛盾和矛盾运动人手,揭示了政治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从而实现了政治认识的深刻性。 ②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从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分析深入到对阶级的分析,并由此出发展开对政治现象的分析,从而构成了其理论体系。同时,作为无产阶级的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力量,公开宣称自己是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它指导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和政治建设,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指南。

③革命性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批判的,它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现象一样,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客观规律发展,革命的、进步的政治必然要代替反动的、落后的政治,而人类社会最终必定要消灭传统政治本身,实现自治的共产主义。

b.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并不满足于解释政治现象,而是着眼于改造社会政治,从而使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把握政治的发展规律,积极从事政治活动,能动地推动社会政治和历史的发展。 ④实践性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来源于人类的实际政治活动,是在科学考察、分析总结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政治实践活动,尤其是无产阶级政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创立的。

b.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人们正确地认识政治现象和从事政治实践的指南,它强调理论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因此,政治学和政治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无产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