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10政治学综合一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评析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井论述加强中国社会土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答案】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1)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和主要特征正是与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已经在我国形成并占主导地位,但社会土义政治文化尚不完善,还处在一个发展过程之中。
②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由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占主导地位,因此当代中国的政治化的结构总体上呈协调型,这是由我国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
③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中,占非主导地位的是历史遗存的封建政治文化和资本主义政治文化。 ④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我国现在所处所史阶段的客观情况.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较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还有相当影响; 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所必须的政治文化条件还不充分,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还受到条件限制,因此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虽然已经形成,但还是一种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我国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个长期、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
(2)加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对策:
①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
②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卫政治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提供现实的政治生活基础。
④加强思想政治下作,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传播,以深化和推广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2. 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论述政治革命。
【答案】政治革命就是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上看,政治革命是社会历史过程中政治发展的特定方式和途径,政治革命的斗争锋芒“都是针对在此以前实行统治的阶级的”,
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①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政治革命发生的社会原因是利益的冲突和对立。政治革命表明社会利益矛盾冲突己经发展到不可协调的程度,既有的利益关系不可能维持,革命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与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呈现水火不容的激烈对立状态,从而促使政治革命的发生。
②政治力量的对抗和角逐
政治革命是政治力量的对抗,政治革命是在利益对立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政治革命关系到政治权力的归属,因此,政治革命呈现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中的对抗状态。从政治革命的过程来看,政治革命中政治力量的对抗性体现为各政治力量的角逐行为。
③政治权力的变更和夺取
与社会革命、经济革命不同,政治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政治权力的变易。通过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实现革命力量向着政治权力的转变,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内容,所以,政治权力的变易成为政治革命的标志。
④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加入
政治革命是一种大规模的群众性运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政治革命的强大社会动力。政治革命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它与少数人参加的政治密谋和政治恐怖活动的根本不同。
⑤革命过程的短暂和急剧
政治革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是社会发展的剧烈震荡,因此,是一种短暂而急剧的变革。在历史上,有的革命由于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对比和较量而持续数年以至数十年,如中国革命从1927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历时22年。但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和政治发展过程来看,它只是“一次强有力的打击”,是一种短暂的现象。
(2)从政治革命的类型来看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主要有:
①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关系束缚的背景下作为新生产力代表的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革命,其目的和任务就是要推翻专制政权,消灭封建的经济政治关系,取消贵族特权,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如下特点:
a. 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已在封建社会内部生长和日益成熟的条件下发生的,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只不过是为了保证和促进这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b. 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来发动人民群众,并利用他们的力量夺取革命的胜利; 但另一方面又,时时压制人民群众的革命行动,当人民群众的力量强大到威胁他们的利益时,甚至不惜向封建地主阶级妥协,以换取对人民群众的联合镇压 c. 资产阶级革命是以一种剥削和压迫关系代替另一种剥削和压迫关系,所以,它一般不需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只需要对封建国家机器加以改造。
②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最广泛和最彻底的革命,其任务和目标就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革命不同于以往的任何革命,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
a. 它不是以一种剥削压迫关系代替另一种剥削压迫关系,而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关系,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b. 它是在现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没有具备或几乎没有具备时开始发生的,所以,夺取政权只是革命的开始,它还要剥夺剥夺者、完成对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完成技术、文化等方面的革命任务。
c. 它不是为少数剥削者谋利益的革命,而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因而是绝大多数人参加的革命。
d. 它不是把现成的国家机器据为己有以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而是通过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
(3)从政治革命的方式来看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主要采用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
①暴力革命
暴力革命就是采用战争或流血斗争的方式用武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即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和机关),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政治革命具有空前的残酷性和激烈性。在这其中,暴力必然是较量双方的主要依据力量和首要的选择手段。暴力革命的主要形式有暴动、武装起义和战争。
②非暴力革命
非暴力革命,就是指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统治阶级不得不让出政权,从而实现政治权力非暴力性的新旧交替。非暴力革命的前提条件在于客观形势和力量对比大大不利于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和集团对维持自己的统治感到彻底绝望。非暴力革命包含着政治革命力量进行政治革命斗争的一系列非暴力手段,主要包括议会斗争、政治示威、政治不合作与政治不服从等。
(4)中国近代以来革命的作用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是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质变的决定性手段。政治革命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政治革命实现革命力量的社会利益
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是政治斗争的动因,利益实现则是政治革命力量的目的。在绝对意义上,政治革命的结果必然是一方利益的实现和另一方利益的让与。在政治革命过程中,各方的力量对比及运用战略策略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利益的实现状况和程度。
②政治革命改变政治关系
政治革命造成利益关系的质变。政治革命的标志和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的变易,经过政治革命和政治权力的变易,政治权力关系随之变化。政治革命也造成了政治权利关系的根本变化。 ③政治革命更新政治体系
政治革命不仅改变政治关系,而且改变整个政治体系。政治革命往往发生在政治体系需要更新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