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5音乐教育课程与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是哪位教育家较先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
A. 拉特克
B. 夸美纽斯
C. 卢梭
D. 裴斯泰洛齐
【答案】A
【解析】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是德国的拉特克,他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2. —些评价专家认为,( )模式是迄今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
A. 目标达成
B. 外貌
C. 差别
D. 回应
【答案】D
【解析】一些评价专家认为,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①这种模式不再单纯地从理论出发,而是从关心评价结果的听取人的需要出发;②回应模式回答了所有其他模式希望回答的问题,包括目标达成的程度、决策、判断等。
3. 杜威所倡导的“主动作业”最终要实现的教育理想是( )。
A. 儿童的反省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B. 儿童的经验不断改造与持续生长
C. 儿童不断掌握更多、更深的理论知识
D. 为儿童塑造作为人的良好的“德性”——“善的意志”
【答案】B
【解析】杜威指出“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的生长的能力。”在杜威的思想中,他认为经验应该从儿童的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的、主动的体验,是儿童与外界积极交流、相互作用的结果。
4. 宏观层面的教学组织是( )。
A. 个别化教学
B. 同步学习
C. 个别学习
【答案】A
【解析】对教学组织,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①宏观层面的教学组织是教师与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一般化的、比较稳定的外部组织形式或框架,可区分为班级授课组织和个别化教学组织两类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②微观层面的教学组织即比较灵活的具体的教学过程的组织,可区分为“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
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 )
A. 学术性
B. 专门性
C. 融合性
D. 结构性
【答案】C
【解析】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包括: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6. 杜威的“附带学习”与( )为隐性课程的深入研究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A. 克伯屈的“主学习”
B. 克伯屈的“副学习”
C. 克伯屈的“附学习”
D. 克伯屈的“相关学习”
【答案】C
【解析】杜威的“附带学习”与克伯屈的“附学习”已经提出了后来的隐性课程研究所涉及的许多重要问题,这为隐性课程的深入研究打下了最好的基础。
7. 课程创生视野中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指向于( )。
A. 教师的解放
B. 学生的解放
C. 课程专家的解放
D. 人的解放
【答案】D
【解析】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特征包括:①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②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③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8. 兰德社团自1973~1977年对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教育变革展开了“兰德变革动因研究”该研究报告共分8卷,其主要作者为( )。
A. 伯曼和麦克劳林
B. 伯曼和帕里斯
D. 拉特克和泰勒
【答案】A
【解析】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包括:①“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②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伯曼和帕里斯);③课程变革的情景模式(帕里斯)。
9. 认知弹性理论的代表斯皮罗等人曾对人的学习进行了重新解释,他们认为人的学习可以分为的两种类型是( )
A. 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
B. 初级学习与规则学习
C. 概念学习与规则学习
D. 概念学习与高级学习
【答案】A
【解析】认知弹性理论的代表斯皮罗等人曾对人的学习进行了重新解释,他们认为人的学习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①初级学习主要是掌握结构性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由此获得的是普遍的、抽象的事实、概念和原理;②高级学习则主要是获得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学习者由此获得的是与具体情境相关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出来的。
10.下面是关于课程与教学分离问题的表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
B. 教学的过程不能对课程作出任何变革
C. 课程就成为学校教育的手段,教学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实体
D. 课程与教学是一种线形关系
【答案】C
【解析】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和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作出任何变革。
11.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从结构功能主义立场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这一概念。
A. 布鲁姆
B. 奥苏伯尔
C. 布鲁纳
D. 杰克逊
【答案】D
【解析】隐性课程一词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其《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