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871艺术与传播理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大众传媒在社会系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执行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出较全面分析的是H. 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嚓望哨”的作用。
②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拉斯韦尔的观点被称为传播的“三功能说”。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2)赖特的“四功能说”
美国学者C.R. 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年发表)中,继承了拉斯韦尔“三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功能说”:
①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政治、经济、生活)的信息需要。
②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解释与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向特定力一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其含义与拉斯韦尔的“社会协调”是一致的。
③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个功能,与拉斯韦尔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是相对应的。
④提供娱乐。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文学的、艺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
(3)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对拉斯韦尔和赖特的观点,W. 施拉姆曾在1982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一书中,
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力一面进行了总结。施拉姆把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遗产传承归入政治功能的范畴,而把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归入一般社会功能的范畴。他的重要贡献是明确地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三种功能:
①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指大众传播具有提高个人、群体和事物的社会知名度和地位、扩大其社会影响的作用。
②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公诸于世,能够唤起社会的普遍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
③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指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总之,大众传播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影响的社会信息系统,其功能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任何一种分类都不可能概括它所有的功能。大众传播既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也有消极的、负面的社会功能。传播学研究的任务,正在于找到正确发挥大众传播积极功能的机制和规律,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其消极功能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2. 简述对“体外化信息系统迎来重新统合的时代”的理解。
【答案】“体外化信息系统迎来重新统合的时代”这句话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1)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
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例如视觉系统、听觉系统、保存和记忆系统、处理和传输系统、私人信息系统和公共信息系统等等; 就媒介而言,则有信件、书籍、报刊、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人造卫星等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些分散的媒介系统在各自的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功能也越来越强。90年代以来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换句话说,过去由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统合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当中。可以说,人类的社会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发展阶段,迎来了重新统合的时代。这是社会信息系统演化中的一大飞跃,同时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规模更加巨大,结构更加复杂。
(2)媒介是人的延伸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不同的传播媒介也就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媒介从人体“延伸”出去的过程,也是媒介不断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过程。任何一种媒介对我们来说都是外在化的客观事物,它们会拥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反过来制约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改变人类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以媒介为核心的社会信
息系统越巨大化,结构越复杂化,人类对它的控制就越间接、越需要在更大范围内的合作。例如,在信息传播局限在一国之内的时代,本国公众、政府和公共机构尚能对社会信息系统实行有效的管理,但在互联网络遍布世界、跨国卫星充塞太空的今天,对全球性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运作就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了。
3.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是由哪些主要环节或要素构成的?
【答案】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这个过程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或要素构成:
(1)感觉
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感觉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软硬、凉热等作出的反映,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2)知觉
即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知觉的过程,就是对事物整体的感性信息进行综合把握的过程。如我们关于西瓜这种水果的知觉,是对西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各种单一的感性信息属性的综合认知。
(3)表象
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如人们接触过西瓜,头脑中留有关于西瓜的各种特性的记忆,以后提到西瓜时,人们头脑中也会出现西瓜的形象或映象。
(4)概念
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概念包括外延和内涵,前者是同类事物的范围或集合,后者是对同类事物特征和本质属性的认识。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工具,有概念,人类才能进行抽象思维。
应该指出,表象和概念在人内传播的过程中通常是作为有意义的形象符号和语言符号出现的,因此人脑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同样是一个驾驭和操作符号的过程。
(5)判断
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它是在驾驭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传播学中,判断意味着对思考事物有所断定和作出结论,这是人们行为决策的基础。
(6)推理
从己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推理是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若干个判断之间建立或发现合乎逻辑、合乎规律的关系,得出新的判断和结论,就是推理的过程。因此,推理也是“从己知中发现未知”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除此之外,人内传播还伴随着人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已们在很多情况下对人内传播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感情和各种各样的心理定势也并非生来就有,而是在迄今为止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对事物的实际体验或社会学习而形成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