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63国际政治概论(含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极

【答案】“极”是指国际权力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大国。这些大国与一般国家的行事有明显的不同。利维认为,大国不同于其他国家是因为:①高水平的军事能力使它们在战略上比较自足,并有能力使它们的权力突出地表现于国界之外; ②它们的广义的安全概念包括对于地区和全球权力平衡的密切关注; ③在界定和挥卫其利益时它们比弱小国家更加武断。从以往的权力结构看,大国所构成的国际权力结构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情况:单极、两极和多极。单极是指权力集中于一个国家,两极指权力集中于两个国家,多极则是指权力集中于三个以上的国家。

2. 民族融合

【答案】民族融合是指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迁移杂居互相通婚,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也指全世界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融合这个概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在表述全球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时,民族融合是指全世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民族特征与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形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的历史过程; ②把民族融合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来看待,它是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的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的普遍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变化、发展,都与民族融合紧密相关。

3. 预防性外交

【答案】预防性外交是首次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内容即联合国要在地区冲突,甚至是武装冲突发生之前,进入该地区协调矛盾冲突,防止美苏两大势力的介入,达到促进和维护和平的目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联合国秘书长再次提出预防性外交。作为预防性外交的一部分预防性部署,即当冲突双方或一方认为联合国相关人员进入该地区有利于冲突的解决或防止冲突的扩大,联合国相关人员即有权进行部署。

4. 相互依赖

【答案】关于“相互依赖”的概念,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做了这样的解释:“依赖是指受到外部力量决定或重大影响的一种状态。相互依赖,按照最简单的界定,意指彼此相互依靠。在世界政治中,相互依赖所涉及的情形是以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为特征。”作为一个分析性用语,它所指的是一个体系中的不同行为体或事件的相互影响。约瑟夫·奈曾把它描述成一种非常客观的现实,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就像是婚姻一样,对于双方来说,无论会更穷、

更富、更好、更坏,都是一种相互依赖。

5.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国际垄断组织。跨国公司在西方也曾被称为“多国公司”、“环球公司”、“国际公司”、“宇宙公司”等。跨国公司的分类有不同的依据:①按其资本构成的国度,跨国公司一般可以分为由几国资本共同形成的多国公司和由一国资本形成的跨国公司两大类; ②按其资本所属国的经济社会性质,跨国公司也可分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跨国公司等。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实体,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它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己经确立了它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地位。

6. 大棒与胡萝卜

【答案】在谈判的过程中,讨价还价的一方为了实现自己尽可能高的要求,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威胁、惩罚、许诺和奖赏。前两者通常被称为“大棒”,后两者则被称为“胡萝卜”。属于“大棒”的两种策略中,威胁是一种假定的行为,惩罚才是真实的行为; 属于“胡萝卜”的两种策略亦然,许诺是一种假定的行为,奖赏才是真实的行为。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哪一种策略更好,是没有一定之规的。有些人可能史多地使用“大棒”,也有些人可能更多地运用“胡萝卜”。一般来说,使用何种手段,需根据现实情况来定,它取决于行为者的目标选择、利益考虑和自身的实力。

7. 格劳秀斯主义

【答案】格劳秀斯主义认为,国际政治既不是国家间完全的利益对立,也不是纯粹的利益一致。国家之间存在冲突,但这种冲突会受到共同规则与制度的限制。在格劳秀斯主义看来,最典型的国际行为并非国家间的战争,而是经济与社会交往。

8. 军控和裁军

【答案】在消除核武器的问题上,有“军控”和“裁军”两个概念(在国际学术界,这两个词常常连在一起用,表述为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一般来说,军控不仅指减少军备,而且指更温和的措施,如冻结现有的军备水平,规定未来某种武器的最高限额,以及对某些武器的发展、使用、部署进行限制等; 而裁军则是指消除军备。在汉语里,“栽军”通常是指裁减军备,而在英语中,减少军各通常被称为“军控”而不是“裁军”。当然,英语的表述也有“全面彻底裁军”(general and complete disarmament)的说法,似乎又表明单讲disarmament 并不是完全彻底的。就具体条约而言,完全禁比某种武器的条约,如禁比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条约,通常被称为裁军条约,而其他的限制军备(包括减少军备)的条约,则都算是军控条约。总之,这两个概念有区别的一面,亦有关联的一而。由于军控与裁军两个概念常常连用,因此没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太严格的区分。

9. 非战争的暴力模式

【答案】非战争的暴力模式是指在未正式进行战争的情况下使用军事力量,其中包括武装干涉、边界摩擦、封锁以及各种国际危机等。这一类暴力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有限的战争。

10.国际行为主体

【答案】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国际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国际行为主体既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即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也包括大量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国际行为主体的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1.生态政治有哪些表现?

【答案】生态政治的政府行为反映了一些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强烈的关注,这种行为可大致分为对内对外两个方面。

(1)对内的政府行为,其主要表现是国家开展的打击生态犯罪的斗争。

近年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就提出了反对“生态走私”的问题。“生态走私”,是指从境外非法向俄罗斯境内输入有害的废料,从俄罗斯境内非法地输出稀有的和濒危的动植物,非法输入和输出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和含有此类物质的产品。对于俄当局来说,反对“生态走私”特别要注意非法输出战略性的重要原料,诸如非法越境运输裂变材料、放射性物质和废料、离子辐射源等,因为这类“走私”将对国际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对外的政府行为,其主要表现是国家的外交活动。

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任职期间就曾大力推行所谓的“环境外交”。他责令国务院的所有机构和使馆都要制订计划,将环境问题纳入它们的日程,并改变出访计划,以便将一些与环境有关的活动包括在内。按照克里斯托弗的设想,美国的一些主要使馆都将有外交官被指派负责处理涉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且,美国国务院将每年发表一份报告,仿照通常会引起争议的国务院人权报告,列出美国在国际环境方面优先考虑的问题,突出有问题的地区。显然,克里斯托弗把保护环境与维护和平、促进繁荣等传统目标并列为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体现了它的外交战略的一种新动向。

12.你同意“中国文明具有和平的内涵”这个判断吗? 为什么?

【答案】我同意“中国文明具有和平的内涵”这个判断。原因如下:

(1)回顾历史,中国能够度过无数苦难,能够主要小依武方面将周围的许多民族,于小知小觉之间,融合成一个数亿人口的大民族,并且在东南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华文化圈,正如徐复观所指出的,主要是“仁”的文化发挥融合凝聚力量的结果。中国能够不断融化其征服者,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