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显著性水平表示( )的概率。
A. 弃真
B. 取伪
C. 正确
D. 拒绝假设
【答案】A
【解析】若实际情况是不应当拒绝原假设但是却拒绝了原假设则称这种错误为第一类错误或称“弃真”错误。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显著性水平,以表示“弃真”的概率。
2. 对任意两事件A 和B , 则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的含义是指A 发生且B 不发生的概率,则
3. 在一次考试中,依照成绩分了四个组,根据“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分数为60分的同学应归入下列哪 一个组( )。
A.60分以下
B.60〜70分
C.70〜80分
D.80〜90分
【答案】B
,一个组的最大值称为(上限)【解析】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
4. 下列不能用于描述某年级某班60名学生的期末测验成绩的是( )。
A. 条形图
B. 累积百分数图
C. 相对次数表
D. 散点图
【答案】D
【解析】散点图是用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的点散布的图形,适用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5. 下面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当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时,只有在大样本情况下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
B. 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时,只能用t 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
C. 无论总体的分布如何,在大样本情况下可以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
D. 对于正态总体,都可以用正态分布和t 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
【答案】C
【解析】当样本容量为大样本时,一般认为样本接近正态分布。
6. 要检验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可采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是( )。
A.F 检验
B.t 检验 C. 分布
D. 正态检验
【答案】C 【解析】分布主要用于检验数据总体分布的拟合性,即判断其是否服从理论上所假定的某一概率分布。
7. 若有40对成对数据,其中10对没有差别,则符号秩次检验时,检验所用的实际样本容量为( )。
A.40
B.10
C.35
D.30
【答案】D
【解析】在符号秩次检验进行编秩次时,差值d 为0的,不编秩,而且总的对子数也要相应减去差值为0 的对子数。没有差别,即差值为零时,不参加等级排列。题中有10对没有差别不参加排列,因此,实际样本容 量为30对。
8. 判断按等级来评定的某科成绩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时,应采用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是 ( )。
A.F 检验
B.Z 检验
C.t 检验 D. 检验
【答案】D
【解析】按等级来评定的某科成绩和性别都是非连续型变量,是等级变量,用非参数检验的
统计方法,如 检验,可以采用,F 检验、Z 检验、t 检验都是参数检验。
9. 秩和检验和t 检验相比,其优点是( )。
A. 检验效能尚
B. 公式更为合理
C. 计算简便,不受分布限制
D. 抽样误差小
【答案】C
【解析】秩和检验和参数检验中独立样本的t 检验相对应。由于t 检验中要求“总体正态”,当这一前提不成立时就不能使用t 检验,此时可以用秩和检验代替t 检验。因此,秩和检验相比t 检验的优点是不受分布限制。
10.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其实际应用( )。
A. 计算标准分数
B. 确定录取分数线
C. 确定某一分数界限内的考生人数
D. 由Z 分数或P 值的中任一值,求得另一值
【答案】ABCD
【解析】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①化等级评定数据为测量数据;②确定测验题目的难易度;
③能力分组或等 级评定时确定人数;④测验分数的正态化;⑤确定录取分数线;⑥确定考生分布。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其意义何在?
【答案】(1)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的含义
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度量了
了多少信息。
①贡献率
第i 个主成分方差在全部方差中所占的比重称为贡献率,在主成分分析中,比值为
②累积贡献率
累积贡献率是指前k 个主成分所代表的原始变量信息的百分比。公式为
(2)两者的意义
①贡献率
第i 个共因素对变量X , . 提供的方差总和,反映第i 个共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这个值越大表明第i 个主成分综合信息的能力较强。
②累积贡献率
分别从原始变量中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