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主要表明() A.国务员行使行政权。 B.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C.临时大总统统揽行政权。 D.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制约。
戴季陶在“民国17年”所著的《日本论》中写道:“‘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段话表明作者() A.希望中国人应抛弃成见,搞好和日本的关系。 B.主张中国对日本应加强研究,防患于未然。 C.认识到日本人对中国人做了非常深刻的研究。 D.认为当时中国依然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国民党方面编撰战史时感叹:“现红军之所谓战斗员,苏区农民,几占十分之七八,彼等皆被伪政府所欺骗利诱,即每人或分有田地,或惑于所谓‘红军眷属优待条例’,故在红军中较为坚决可靠。”此感叹印证了下列哪一著名论断() A.“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B.“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C.“宜将剩勇追穷寇”。 D.“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