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 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敬畏了”。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 A.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 B.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 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取的思想解放作用。 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主要表明() A.国务员行使行政权。 B.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C.临时大总统统揽行政权。 D.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制约。
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败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