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893文物综合基础[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汶口墓地

【答案】大汶口墓地是指位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镇与宁阳镇堡头村附近的大汶口河两岸,距今约5400~4400年间(即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的墓地。其面积约82万平方米。墓葬为长方形土扩墓,其中14座有木质葬具,包括木掉室。大多数死者头向朝东,以单人直肢葬为主,也有8座合葬墓。这些合葬墓中有3座是男左女右的成年合葬,1座是成年男女与幼女合葬。部分死者的头骨有枕骨人工变形和拔除上侧门齿迹象。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但极不均衡。有的大型墓多达数十乃至百件,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代表性的陶器有鼎、豆、壶、尊、瓶、“盔形器”等; 石器有穿孔石铲、石锛、矛、凿等,另外还有一些玉石器。

2. 侯马盟书

【答案】侯马盟书又称“载书”,是指春秋晚期晋国世卿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1965年在山西省侯马晋城遗址发现,并进行了挖掘。侯马盟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5类: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诅咒类和卜莁类。它记载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侯马盟书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和晋国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3. 文物保护

【答案】文物保护广义是指从国家设置各级文物机构、制订文物法规到文物部门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是以保护好国家文物古迹为前提。狭义是指为了避免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文物因素的发生,运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对地面遗存的不可移动的各类文物与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藏品所进行的种种防护、保养、修缮,以达到长期保存文物的目的。

4. 东汉帝陵

【答案】东汉帝陵是指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的东汉帝王陵墓(汉献帝的位于今河南焦作市)。它地处万安山北麓,南依万安山,北临伊洛河,占地200余平方千米,核心区域面积近50平方千米。主要有明帝显节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殇帝康陵、质帝静陵和桓帝宣陵。其中中、东部墓家数量相对较少,存在着一些独立的属帝陵级别的大型墓家,西部墓家数量众多,封土规模略小,可能是后妃陪葬墓,即文献记载的西陵和北陵。自明帝开始,陵园不筑围墙,仅设“行

马”,并在神道两侧建置成对石雕以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不建庙,但在封丘前建有石殿。后代的献(享)殿和陵恩殿皆源于此。

5. 阙

【答案】阙是古代常设于城池、宫殿、陵墓、祠庙和宅第等建筑群入口处的一种标志性建筑物。因而又有阙门一称。网始于西周,盛行于西汉,唐宋衰落。它一般以石筑成,也有以土坯或砖筑的,亦有木构阙楼。阙的类型可分为独立的双阙和门楼式阙2种。独立的双阙间不设门,上覆屋顶; 门楼式的阙是门阙合一,在双阙之间联以单层或多层檐屋,形成门楼。有的阙上还布满雕刻。

6. 蚁鼻钱

【答案】蚁鼻钱是楚国货币,其形体较小,体呈椭圆形,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头有一小穿孔,又似背面磨平的贝,故常以铜贝称之。其人者长1.8厘米,重4~5克,小者不足1厘米,多数重2.5~3.5克,最重的有4.2克。面上有阴文似蚂蚁状,看似蚂蚁歇于鼻尖。又有类“哭”字者,或称鬼脸钱。在两湖、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都有蚁鼻钱的出土。

7. 清东陵西陵

【答案】清东陵西陵是指清代皇帝和皇后的陵墓。清东陵南北长125千米、东西宽20千米,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南,因相对于易县西陵而称“东陵”。其始建于康熙二年(1663年),以后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巧座陵园。它包括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5座皇陵,皇太极后昭西陵、慈禧、慈安定东陵等后陵15座以及妃殡、王公、公主陪葬墓130多座。它反映了清初到清末陵寝规制的演变过程,从侧面记录了清王朝盛衰兴亡的历史。清西陵面积800余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它内建有宫殿1000余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余座,包括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4座帝陵,以及皇后、妃殡、王公、公主墓14座,其中泰陵最为宏伟,慕陵简淡精致。它反映出清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民族风格。

8. 西坡墓地

【答案】西坡墓地是指河南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是仰韶文化中期的核心地带,目前已发现的该时期大型遗址多集中在灵宝境内,2000年至2006年,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6次主动科学发掘和系统钻探,发掘面积累计5000余平方米,历年发掘均有重要发现,这些发现极大深化了学术界对仰韶文化中期社会复杂状况的认识。

9. 里耶秦简

【答案】里耶秦简是指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的秦国简牍。古城出土了三万六千多枚秦代简牍,约有20余万字,字体属古隶。其材质绝大多数为木质,极少数为竹质,均为毛笔墨书。内容涉及邮传、历术、法律、军事等各个方面,是当时的官

署档案,为研究秦代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文献资料,将极大地丰富对秦代政治经济制度的认识。

10.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答案】隋大兴城唐长安城是隋灭北周后,宇文恺在龙首原一带营建新的都城(今陕西省西安市),称大兴城,而后唐沿用之,改名长安城。唐末昭宗迁都洛阳,结束320余年的都城历史。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等构成,以宫城、皇城、郭城的正南门构成南北中轴线,布局方正严谨,是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布局的发展和完善。宫城置于中轴线北端沿袭了前代的传统,但是在宫城南面另筑皇城是从隋大兴城开始的。长安城内居于北部正中的宫殿区、居于坡头高地的官衙府邸与一般居民区相互隔离,等级分明,突出了帝王之居“建中立极”的都城建设理想模式,形象地体现了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思想。城内里坊采用封闭式格局,四周建高墙,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具有浓厚的军管性质。

二、简答题

11.简述西周青铜器铭文

【答案】(1)晚商

晚商的青铜器很少有铭文的,有的也只是短铭文,称“简铭期”。

(2)西周

西周多了起来,并不乏长铭文,称“长铭期”。如著名的康王时器《大盂鼎》,铭文长达291字。

①铭文内容

a. 西周初期

西周初期铭文的内容通常是激扬祖德、刻记功烈之类。

b. 西周中期

到了西周中期以后,铭文就变得“公文程式化”了:纪时、纪地、纪事、赏赐、勉励和对扬、作器、祝愿。例如《师兑簋》:“佳元年五月初吉甲寅(纪时),晚在周,各康庙,即位,同仲右师兑入门立中廷(纪地)。王乎内史册命师兑足师和父嗣左右走马、五邑走马(纪事)。赐汝乃祖市、五黄、赤易(赏赐)。兑拜稽首,敢对扬天子,王显鲁休(勉励和对扬)。用作皇祖城公鼎簋(作器)。师兑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祝愿)。”

②铭文书体

a. 西周初期:西周初期的铭文书体有称“波磔体”,即字作肥笔,笔道首尾出锋,粗细不一,喜作波碟,有如“画字”,尚有书写者之个性。

b. 两周中期以后:到西周中期以后,书体则称为“玉箸体”即笔道柔和,粗细如一,两头浑圆,千字同模。

(3)春秋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