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811微生物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原生动物是_____色、无_____,能_____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答案】无;细胞壁;自由
2.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它们均来自骨髓多能。
【答案】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干细胞
3. 按《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2000)所载,古生菌界可分_____和_____两个门。
【答案】泉古生菌门;广古生菌门
4. 在微生物的生产实践中,为获得优良接种体(“种子”),多取用_____期的培养物;为获得大量菌体,多取用_____期的培养物;为取得高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多取用_____期的培养物。
【答案】指数;稳定;哀亡
5. 无菌动物在生理上有几个特点:①_____, ②_____,③_____等。
【答案】免疫功能低下;营养要求提高;抗病原菌能力下降
6. 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有害的方面有_____和_____等。
【答案】病原菌造成的植物病害;在某种程度上竞争某种有限的同一营养
7. 限制性酶的命名是根据分离出此酶的_____而定的,即取_____的第一个字母和_____的头两个字母组成3个斜体字母加以表示,遇有株名,再加在后面。如果同一菌株先后发现几个不同的酶,则用罗马数字加以表示。
【答案】微生物学名;微生物属名;种名
8. 大肠杆菌基因组的主要特点是:遗传信息的_____,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_____,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 基因的多拷贝,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答案】连续性;操纵子结构
9. 酵母菌有性生殖是不同性别的亲细胞通过_____、_____和_____等过程形成4〜8个子囊孢子。
【答案】质配;核配;减数分裂29. 霉菌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和等;药物上可生产和等,食品工业上可用于等。
10.霉菌的气生菌丝可分化出各种类型的子实体,如无性的_____、_____、_____等;有性的_____、_____和_____等。
【答案】分生孢子头;孢子囊;分生孢子器;担子;闭囊壳;子囊壳
二、名词解释
11.摇瓶培养。
【答案】摇瓶培养,又称振荡培养,是一般将三角瓶内培养液的瓶口用8层纱布包扎,以利通气和防止杂菌污染,同时减少瓶内装液量,把它放在往复式或旋转式摇床上作有节奏的振荡,以达到提高溶氧量的目的培养方法。
12.双层平板法。
【答案】双层平板法是一种被普遍采用并能精确测定效价的方法。其过程是预先分别配制含2%和1%琼脂的底层培养基和上层培养基。先用前者在培养皿上浇一层平板,再在后者(须先融化并冷却到45°C以下)中加入较浓的对数期敏感菌和一定体积的待测噬菌体样品,于试管中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在底层平板上铺平待凝,然后保温。一般经十余小时后即可进行噬菌斑计数。
13.单倍体。
【答案】单倍体是指只有一套染色体的细胞。
14.选择毒力。
【答案】选择毒力一般是指某化学治疗剂对病原体的抑制或杀害力与对其宿主毒害力之比。凡选择毒力强的化学治疗剂对病原体有尚度抑杀能力而对起宿主的毒性却很低。
15.石炭酸系数。
【答案】石炭酸系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化学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
同效的石炭酸(苯酚)的最高稀释度之比。一般规定处理时间为10min ,供试菌为伤寒沙门氏菌。
16.液态镶嵌模型。
【答案】液态镶嵌模型是指Singer 和Nicolson 于1972年提出的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模型。其要点为:①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②脂质双分子具有流动性;③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④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⑤脂质分子或脂质与蛋白质间无共价键结合;⑥脂质双分子层犹如“海洋”,周边蛋白可在其上作“漂浮”运动,而整合蛋白则以“冰山”沉浸在其中作横向移动。
三、简答题
17.简述青霉属真菌的无性结构特征及其作用。
【答案】(1)结构特征:
①分生孢子梗从菌丝细胞长出,有隔有分枝,小梗有单轮或双轮生,双轮生中又分为对称和不对称;
②分生孢子梗的分枝和轮生组成了复杂的扫帚状分枝结构;
③在扫状枝上,最后一级分枝为产生串生链状分生孢子的小梗,呈瓶梗状,着生小梗的细胞叫梗基,支持梗基的细胞叫副枝;
④分生孢子常为球形,椭圆形,呈蓝绿色。
(2)作用:
①可产生青霉素,灰黄霉素等抗生素,还产生柠檬酸,延胡索酸,草酸等有机酸; ②危害水果,引起粮食、食品、饲料、皮革、纺织品等的霉坏变质;
③有的种是人、畜的病原菌。在实验室和研究微生物中是一类污染菌。
18.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和结构特征?
【答案】病毒的核酸类型和结构特征表解如下:
表
19.比较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的异同。
【答案】(1)相同点:细胞壁无或不完整,对青霉素不敏感。
(2)不同点:
①原生质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无细胞壁,而球状体残留部分细胞壁。
②菌种形成方式不同,形成方式分别为:
a. 原生质体是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
部分细胞壁的球形细胞,一般由菌所形成。 菌形成。 b. 球状体是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部分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而残留
c.L-型细菌是在某些环境条件下自发突变形成无细胞壁的细菌。
d. 支原体是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无细胞壁的细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