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812食品微生物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沉淀反应。

【答案】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蛋白质、血清、细菌抽提物等)与其相应抗体在合适比例和适当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沉淀物的血清学反应。

2. 液态镶嵌模型。

【答案】液态镶嵌模型是指Singer 和Nicolson 于1972年提出的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模型。其要点为:①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②脂质双分子具有流动性;③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④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⑤脂质分子或脂质与蛋白质间无共价键结合;⑥脂质双分子层犹如“海洋”,周边蛋白可在其上作“漂浮”运动,而整合蛋白则以“冰山”沉浸在其中作横向移动。

3. 细胞免疫。

【答案】细胞免疫是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一类依赖于胸腺的T 胞发生增殖、分化,进而直接攻击靶细胞或间接地释放一些淋巴因子的免疫作用。

4. 热死温度。

【答案】热死温度,又称热死点,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lOmin )杀死一定容积内某微生物群体所需的最低温度。

5. 简单半抗原。

【答案】简单半抗原是既无免疫原性,也无免疫反应性的抗原,但能与抗体发生不可见的结合,其结果可阻止抗体再与相应的完全抗原或复合半抗原相结合的可见反应。例如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水解物即为简单半抗原或称阻抑半抗原。

6. 霉变。

【答案】霉变是指由霉菌引起的劣化过程。

7. 球形菌。

【答案】球形菌是指一类球形或近球形的细菌。不同种的球菌大小变化很大。细胞分裂后或单个,或成对,或四联,或成链,或成簇状。

8. 厌氧菌。

【答案】厌氧菌通常被认为是指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18%氧

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9. 连续培养。

【答案】连续培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培养方法。一般是通过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断补充营养和以同样的速率移出培养物来实现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10.能量寄生微生物。

【答案】能量寄生微生物是指缺乏产生能量的系统或产能酶系不完整、必须依赖宿主获得A TP 的生物。

11.闭囊壳。

【答案】闭囊壳是子囊果的一种,为完全封闭式,呈圆球形,是不整囊菌纲,例如部分青霉、曲霉所具有的特征。

12.反硝化作用。

【答案】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广义的反硝化作用是指由硝酸还原成

原成N 2的过程。

并进一步还原成乂的过程,因而把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也包括在内了。狭义的反硝化作用是指由亚硝酸还

二、简答题

13.简述青霉属真菌的无性结构特征及其作用。

【答案】(1)结构特征:

①分生孢子梗从菌丝细胞长出,有隔有分枝,小梗有单轮或双轮生,双轮生中又分为对称和不对称;

②分生孢子梗的分枝和轮生组成了复杂的扫帚状分枝结构;

③在扫状枝上,最后一级分枝为产生串生链状分生孢子的小梗,呈瓶梗状,着生小梗的细胞叫梗基,支持梗基的细胞叫副枝;

④分生孢子常为球形,椭圆形,呈蓝绿色。

(2)作用:

①可产生青霉素,灰黄霉素等抗生素,还产生柠檬酸,延胡索酸,草酸等有机酸;

②危害水果,引起粮食、食品、饲料、皮革、纺织品等的霉坏变质;

③有的种是人、畜的病原菌。在实验室和研究微生物中是一类污染菌。

14.简述负控诱导和正控诱导两种操纵子转录调控的差异。

【答案】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1)调节基因的产物在负控中是阻遏蛋白,在正控中是激活蛋白;

(2)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是操纵区,激活蛋白的结合位点是激活蛋白结合位点。

15.试列表比较原核微生物的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的异同。

【答案】如下表:

16.Stickland 反应的机制如何?

【答案】Stickland 反应是以一种氨基酸作氢供体和以另一种氨基酸作氢受体而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Stickland 反应的产能效率很低,每分子氨基酸仅产1个A TP 。在Stickland 反应中,作为氢供体的氨基酸主要有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等,作为氢受体的氨基酸主要有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鸟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等。现以丙氨酸和甘氨酸间的发酵反应为例,来说明这种反应的生化机制,其反应机制如下:

17.简述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答案】(1)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DNA 会附着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