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农科院(联合培养)812食品微生物学[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典型生长曲线。
【答案】典型生长曲线是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画出的一条由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组成的曲线,是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2. 菌索。
【答案】菌索是指具有促进菌体蔓延和抵御不良环境等功能的白色根状菌丝组织。一般产自伞状真菌,常在腐朽树皮下或地下见到。
3. 补体。
【答案】补体是指只存在于正常人体或高等动物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
4. 碱基置换。
【答案】碱基置换是指染色体的微小损伤,只涉及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
5. EMP 途径(Embden-Meyerhof-Pamas pathway)。
,又称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 )或己【答案】EMP 途径(Embden-Meyerhof-Pamas pathway)
,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它以一糖二憐酸途径(hexosediphosphatepathway )
2分子,,分子葡萄糖为底物约经10步反应而产生2分子丙酮酸
6. 简单半抗原。
和2分子A TP 的过程。
【答案】简单半抗原是既无免疫原性,也无免疫反应性的抗原,但能与抗体发生不可见的结合,其结果可阻止抗体再与相应的完全抗原或复合半抗原相结合的可见反应。例如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水解物即为简单半抗原或称阻抑半抗原。
7. Lysogeny
【答案】溶源性,指温和噬菌体DNA 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
8. 总有机碳含量(TOC )。
【答案】总有机碳含量(TOC )是指水体内所含有机物质中的全部有机碳的含量。
9. 连续培养。
【答案】连续培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培养方法。一般是通过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断补充营养和以同样的速率移出培养物来实现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10.Glycolysis
【答案】Glycolysis 即糖酵解,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它以一分子的葡萄糖为底物,经约10步反应而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
11.嗜极酶。
热酶,如由水生栖热菌产生的可用于PCR 技术的
12.螺菌。
和2分子A TP 的过程。
【答案】嗜极酶是由嗜极菌产生的、适应于极端条件的酶类,主要是指各种嗜热菌产生的耐
聚合酶等。
【答案】螺菌是指满2〜6环的小型、坚硬的螺旋状细菌。
二、简答题
13.什么是基因重组,在原核微生物中哪些方式可引起基因重组。
【答案】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遗传分子的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在原核生物中,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的方式进行基因重组。
14.什么是细菌的周质蛋白?它有哪些类型?如何提取它们?
【答案】(1)细菌的周质蛋白:是指存在于(3)提取方法:一般可用渗透休克法提取。
15.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pH 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合理调整?
【答案】(1)规律: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中往往以变酸占优势,因此,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的pH 会逐渐下降。pH 的变化还与培养基的组分尤其是碳氮比有很大的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例如培养各种真菌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 值常会显著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养基,例如培养一般细菌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 值常会明显上升。
(2)调整:调解pH 的方法分为“治标”和“治本”两大类,如下表:
表
细菌周质空间中的蛋白质。
(3)类型: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结合蛋白和受体蛋白等。
16.试举三个实例来说明,即使不用显微镜也可证明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中,到处有细菌活动着。
【答案】实例: (1)夏天饭菜变馊。 (2)低浓度黄酒变酸。 (3)湖泊的富营养化。
17.比较细菌的芽孢和营养细胞的区别。
【答案】细菌的芽孢和营养细胞的区别如下表。
表
18.试对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作一表解。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表解如下:
【答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