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财经大学公共决策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回答政策终结的原因。
【答案】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行为。导致政策终结的一般原因有:
(1)财政困难
财政赤字、税收减少等而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2)政府的低效率
即政府机构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而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3)政治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的改变或冲突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4)行为理论的变化即关于人性、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应如何提供方面理论的变化导致政策或项日的终结。
(5)学习
采用“试错法,,方式,在政策实践中学习,随时终结那些错误的政策或项日。
(6)政策系统本身的自我更新的特性
①政策系统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系统。必须随着变化了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制定新的政策,而有时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政策终结包括这种推陈出新的过程;
②政策系统也是一个不断与周围环境互动、修正自身的过程。无论是可利用的资源、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致策的环境都处于1种不确定性变动的可能中。
2. 公共政策分析人员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案】政策科学家梅尔兹纳提出了一个分类概念框架,他将美国官僚体制中的政策分析者分为三类,即技术员、政治家和企业家。这三类政策分析人员有不同的期望,这些期望来自于他们的职业培训规范、他们所受的正式教育、他们关于实在的信念以及对政策影响的动机。
(1)技术员是指那些具备优越的分析技巧但缺乏政治技巧的分析者,他们感兴趣的是做出高质量的政策分析研究,当同僚喜欢其工作时,他们就有成就感。这类分析者在本质上是官僚机构中的学者。
(2)政治家是指那些官僚的分析者,他们为自己的升迁而奋斗,所关心的是自己的晋升和个人的影响,感兴趣的是与此有关的分析。这类分析家以自己的顶头上司的满意程度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准,他们与政治的一致多于与分析的一致。
(3)企业家是指那些拥有分析的技巧和政治的技巧的分析者,他们感兴趣的是运用分析手段
来影响公共政策和改善政策效果,他们以是否改变资源的配置和使人们生活得更好作为分析成功与否的标准。这类分析者懂得如何用数字来工作,不受当事人的直接限制; 他们以公共利益作为当事人,对政府活动范围有强烈的规范观点; 既关心分配又关心效率,比其他分析者更清楚偏好如何指导问题的选择和解决。
3. 试辨析:思想库不光是思想。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思想库己不仅仅是思想,其成熟是政策科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1)思想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思想库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首先出现的。思想库的成熟有力地推动了政策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正如德洛尔所指出的,思想库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最纯粹的组织体现,它不仅是政治设计的有意义的发明,而且也是政策科学或政策研究成长的摇篮。思想库既锻造了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又使政策研究成果凝聚为一个新的学科; 它既是政策研究的理想场所和政策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中间试验基地,也是公共政策学的学生、政策分析者以及官员的实习、锻炼的基地。那格尔则认为:“思想库是产生可靠的、可以被有关部门接受的政策研究成果的主要机构。”
(2)思想库是现代国家公共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思想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联结权势集团和直接决策者的中介,起到了使政治系统与社会广泛联结的作用。它们一方面直接填补掌权者的职责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 另一方面间接起到政府职能作用,为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行服务。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政机构;
②提供学术思想,充当认识机构;
③提供政策结果信息,充当评估机构;
④向政府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备机构;
⑤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
总之,思想库成为现代公共决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库的成熟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公共决策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4. 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政策执行中的成功经验。
【答案】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政策实践中,制定并执行了许多正确可行的政策,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
(1)注重政策宣传。政策方案并不能自发地被接受,更不能自动地被执行,政策执行是人们的实践活动。政策要得到顺利实施,首先就要让日标群体对政策有所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政策宣传。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政策宣传工作。如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非常强调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告诫人们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2)重视政策实验。重要政策在全面实施之前都要在局部地区或试点中加以试验,以取得经
验,再全面铺开。政策实验既是认识的一种基本来源,也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一个标准,可以避免损失,少走弯路。
(3)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统一的执行手段。政策执行活动涉及面广,对象多,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仅有说服教育或仅有强制性执行手段都是不够的。
(4)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的领导方法。抓中心工作,就是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工作头绪中找到并紧紧抓住最能影响全局、可以带动整个工作链条前进的中心环节,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所谓的以点带面就是发现、培养和树立典型,以典型示范,促进和推动面上工作发展的一种工作方法。领导机关对于各项政策的实施应当实行统一领导,按照党在一定时期内总的战略部署,分别不n-隋况,统筹兼顾,妥善安排,正确地确定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同时要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推动整个面上的政策落实。
总之,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政策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的成功经验,这是中国政策科学的宝贵理论与实践财富,必须在新时期加以发扬光大。
二、论述题
5. 论述西蒙对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提出的批评及其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案】(1)西蒙对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批评
①西蒙认为,“全面理性”或“完善理性”模式所依据的是古典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决策论所发展起来的理论概念,它包含下列四个先决条件:
a. 存在着数种可以相互取代的行为类别;
b. 每类行为都能产生明确的结果;
c. 经济主体行为产生的结果拥有充分的信息或情报;
d. 经济主体拥有一套确定的偏好程序,以便让他依其所好,选择他认为适当的行为。
②西蒙指出,这种“完善理性”或“全面理性”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主要理由是:
a. 知识的不完备性。按照全面理性的要求,行为主体应具备每种抉择后果的完备知识和预见,而实际上,人们对后果的了解总是零碎的。
b. 预测的困难。由于后果产生于未来,在赋予它们以价值时,就必须凭想像来弥补其所缺少的体验,然而,对价值的预见不可能是完整的。
c. 可能行为的范围。按照全面理性的要求,行为的主体要在全部备选方案或行为中进行选择,但对于起初的行为而言,人们只能想到全部可能方案中的很少几个。
(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主要内容
有限理性模式是西蒙和马奇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及对行政决策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它的要点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所追求的不是最优的方案,而是次优或令人满意的方案。决策者在“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之下,面对一个简化了的决策,不必再去检视“所有的”可能备选方案。
因此,西蒙认为,人类行为所依赖的是有限理性,而不是全面理性,也不是弗洛伊德等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