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大学0608,公共政策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评估标准有哪些基本类型? 试举例说明。
【答案】评估标准又称绩效标准或决策标准,是用来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尺度,即用来指导决策的东西。评估标准依赖于政策问题的性质、被评估的备选方案及其日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基本的评估类型:
(1)效益。指某一特定方案能否实现所期望的行动结果,即目标。效益与技术理性密切相关,常常按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或它们的货币价值来计量。
(2)效率。指为产生特定水平的效益所要付出努力的数量。它与经济理性同义,是指效益与努力之间的关系,后者通常用货币成本计量。效率的计量方法有单位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或者单位成本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用最低成本实现最大效益的政策被称为最有效率。
(3)充分性。指特定的效益满足引起问题的需要、价值或机会的程度。它明确了对政策方案和有价值的结果之间关系强度的期望。
(4)公正性。指效果与努力在社会不同群体中分配的公正程度,它与法律和社会理性密切相关。公平的政策是指效果(如服务的数量或货币化的收益)或者努力(如货币成本)被公平或公正地分配。通常,设计对收入、教育机会或公共服务进行重新分配的政策根据就是公平标准。
(5)回应性。指政策满足特定群体的需要、偏好或价值观的程度。这个标准的重要之处在于,分析人员可能满足其他所有的标准一一效益、效率、充分性、平等—却仍然不能对可能从政策中获益的某个群体(如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做出回应。
(6)适当性。指一项计划的目标的价值和支持这些目标的前提是否站得住脚。虽然所有其他标准都将所定目标视为理所当然。例如,无论是效率还是平等标准,它们的价值都没有受到过质疑,而适当性标准却提出这些目标对社会是否适宜的问题。
另外,帕顿和沙维奇在《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中根据巴达克的类型学将常用的评估标准分为如下几种基本类型:
(1)技术可行性。衡量政策或规划的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2)经济与财政可能性。首先衡量规划成本的大小,其次衡量规划产生的收益的多少。
(3)政治可行性。根据政策或规划对诸如决策者、立法者、政府管理人员、公民联合体、地区集团、工会和其他政治联盟等权力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或规划的成效。
(4)行政可操作性。衡量在特定政治、社会,尤为重要的是在特定的行政环境中实际实施既定的政策或规划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
2. 公民影响公共决策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公民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1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在现代
民主社会中,公民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去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民不仅是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而且也是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即政策客体。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公民决定或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途径有:
(1)以国家主人或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主权,如对宪法修订、领导人的选举、基本国策或重要的地方性政策,采取直接投票的方式来加以决定。
(2)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制定或修改并执行公共政策。
(3)使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如请愿、罢工、罢课、示威游行等)去反对某些政策,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或表达制定新的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4)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 或通过制定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影响政策。
(5)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等。
在西方,虽然公民的确有时可以通过上述的途径去影响政府的决策,但是在西方代议民主制度下,公民的政治参与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仍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公众参与及听证会
①公众参与的制度是指公众被赋予在国家决策上的发言权,公众可以依照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通过各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出各方面的建议。公众参与是衡量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②公众参与及听证会的形式:a. 直接选举:b. 全民公决:c. 公共决策听证会。
3. 在政策执行中如何进行工具选择?
【答案】政策工具(又称政府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在执行政策时,选用何种政策工具以及用哪一种标准来评价该政策工具的效果,对于政府能否达成既定的政策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政策执行中的工具选择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工具选择的因素主要有政策日标、工具的特性、工具应用的背景、以前的工具选择和意识形态五种主要因素。
(1)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政策目标来自政策问题,只有首先对问题进行诊断之后明确目标,才能找到一个全面的解决办法,选择有效的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为政策工具规定了力向,为判断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提供了评判标准。
(2)工具的特性
每种工具都有其特征、适用范围及优劣。每种工具的倡导者都想让人们相信他们偏爱的工具是管理者的灵丹妙药。事实上,每种工具都有其适用范围,都有其价值,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同时,不同工具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被用于解决不同问题,运用于不同的组织环境。
(3)工具应用的背景
①执行组织。某个工具的实施会对执行组织产生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在选择政策工具时,执行组织会考虑这些影响。
②目标团体。目标团体是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因此政策工具的实施对目标团体有直接影响,而小同政策工具会对目标团体产生不同影响。
③其他工具。工具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不同工具间会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冲突。
④政策领域的其他因素。除了上述的环境因素外,政策领域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工具选择。
(4)以前的工具选择
工具选择不仅与工具的有效性相关,而且确立政策工具的“正当过程”在评价政策工具时也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工具被赋子了组织的价值。
(5)意识形态
工具选择还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意识形态是一个信仰的体系,它为既存或构想中的社会,解释并辩护为人所喜好的政治秩序,并且为实现其秩序提供策略。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
4. 简要回答类别分析的规则。
【答案】政策问题的类别分析是指对政策问题情势加以界定和区分,这是一种用以澄清、界定和区分问题情势的方法。在对政策问题情势进行分类分析时,为了保证实现逻辑上的一致性,必须遵循以下几种规则:
(1)实质相关原则。应以分析的目标和问题形势的性质为基础进行分类,即所分的大类及次类都应尽可能地与问题形势的实质相关。
(2)类目穷尽原则。对分类系统中各要素在列举与排序中要穷尽到底,对分析有意义的项目和问题形势都要“用尽,,。
(3)类目排斥原则。类别之间是要互相排斥的,每一个问题和问题形势都只能在一类或次类中存在。
(4)单一分类原则。所列出的问题情势类别必须能涵盖所有要素,所列出的每一个问题情境类目要与其他类目在同一时空中,对问题情境的分类只能使用同一类分类标准。
(5)等级可辨原则。同层次类别(类、次类、亚次类)的界定,必须严格分开。类别有高低之分,分类要按层次次序进行。在构建问题时,应避免经常出现的忽视类别组成要素及其类别系统本质差别的错误。
二、论述题
5. 试论述,在竞争环境下,人的理性选择可能会有什么结局?
【答案】人的理性决策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上的,理性经济人是指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能够对自己行为做出正确选择的、自私自利的人。理性行为又称最大化行为,指人们的行为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说,在多种可能的选择中,人们总是选择能为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那1种。那么,在竞争环境下人的理性选择可以通过理性决策模型加以推论。
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称为科学决策模型。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在决策时遵循最大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