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0608,公共政策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非官方政策活动者有哪些?

【答案】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主要是相对于官方的政策活动者而言,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集团、公民、大众传媒、思想库等。

(1)利益团体是指基于某种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态度或者是某种职业和行业而形成的正式、非正式团体和群体等社会组织。其日的在于建立、维持、增进共同利益和共同态度所蕴含的行为模式; 其职责是履行利益聚合功能,以保障或增进其成员的利益作为最高目标。

(2)公民或选民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公民决定或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主要途径有:

①以国家主人或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主权。

②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者制定或修改并执行公共政策。

③使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如请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去反对某些政策,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④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

⑤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

(3)大众传媒系指在传播路线上用机器做居间以传达信息的报纸、书籍、杂志、电影、广播、电视、因特网等诸形式。决策中的信息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媒体才能传播,大众媒体则是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信息传播载体。大众传媒对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正产生着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以至于在西方,有人将大众传媒称作是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

(4)思想库具有独特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使政策研究从个体走向群体。思想库是现代国家公共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思想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联结权势集团和直接决策者的中介,起到了使政治系统与社会广泛联结的作用。它们一方面直接填补掌权者的职责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 另一方面间接起到政府职能作用,为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行服务。

2. 简述政策分析的构成因素。

【答案】政策分析的基本任务决定了政策分析中的各种因素及分析过程。根据小麦克雷和奎德等人的论述,政策分析主要包括七个基本因素:问题、目标、备选方案、效果、标准、模型和政治可行性。

(1)问题

问题是一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是指政策问题,即政策分析者所要分析、研究或处理的对象。政策分析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公共问题,而非私人问题。一般地说,那些影响全社会或相当部分社会成员的问题是公共问题。问题界定构成了政策分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小麦克雷指出,政策分析必须首先将各种问题界定,转换成单一的“分析家的问题,,,即重新以明确的语句写出问题,以便于分析,并且以决策者和执行者所了解的力一式予以建构。邓恩则指出,相同政策的相关信息常常造成各种相互冲突的问题界定与解释; 同时,在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已经包括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备选方案。

(2)目标

目标或目的是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或达成的东西。政策分析其中的一个困难就是弄清楚决策者真正所要达成的目标,因为这些目标往往被决策者以抽象的语句或笼统的方式所陈述或隐含,以至于相当模糊。如果决策者还没有一定的目标的话,那么分析者就应认真地分析研究,并在目标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卜与决策者或当事人达成一致。

(3)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是决策者用来达到目标的选择或手段。在不同的场合,‘已们可以是政策、策略、项目或行动等。备选方案之间不必是明显地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或起着相同作用的。此外,备选方案不只是那些决策者从一开始就知道的选择,而且也包括那些后来才被发现的选择。

(4)效果

指明一个特殊的备选方案作为取得日标的手段意味着一系列的结果,这些结果被称为是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效果。有些效果是对实现日标的积极贡献,即利益; 另一些效果则是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消极结果,即成本,它们是决策者力求要避兔或减少的东西。与备选方案相联系还有另一种效果,称为外在的结果,即经济学所讲的外部效应或外部性。

(5)标准

选择标准又称决策标准或决策规则,选择标准提供了一种将目标、备选方案和效果联系起来的方法。它们有时可以为目标的取得程度作出数字上的衡量。按照邓恩的看法,一般的决策标准有效能、效率、适当性、公平性、回应性和合适性等。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政策分析常常采用成本一利益分析(损益分析)或成本一效能分析,以这两种分析的结果作为方案比较选择的标准。针对单一的政策目标,可资运用的标准常常不止一个。

(6)模型

模型是一系列关于世界及其过程的概括或假定,一个关于实在的简化了的图像; 它可以用来研究一项行为的结果,而不必采取实际的行动。模式有各种表现形式,如公式、物理结构、计算机程序等,甚至不过是一个心灵的图像而己。模型不仅可以用来预测备选方案的结果,而且可以应用于问题的建构或界定,甚至可以应用于整个分析过程。

(7)政治可行性

按照马杰的观点,政治可行性是指符合在解决问题的限度内。而限度是指环境的因素,即影

响政策结果的因素和不受政策制定者所掌握的因素。他将政治可行性分为三个方面:

①政治资源限制。包括政治支持度,政治和行政技术。

②分配限制。政治是整个社会对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分配的差距有一定限度。

③制度的限制。政策分析不能为所欲为,必须在一定的制度限制之内进行。政策分析必须考虑政治可行性问题,这种可行性是不能靠系统分析或定量分析方法得到的。

3.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有哪些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策问题的特性

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调适量,都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

①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首先是和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密切相关的。越复杂的问题,执行的难度越大。政策执行中所触动的权力关系越多,涉及的机构和人员越多,政策目标越宏大,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越大,规范的技术操作等级越高,政策执行的难度也就越大。

②政策所要规范的目标团体的行为的种类越多,就越难以制定清楚明确的规则,用以约束政策对象的行为。

③政策问题所涉及的目标团体人数的多少,也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效果。一般来说,政策涉及的人数越少、越明确,政策执行就越容易,越有效; 反之,政策执行就越困难,越无效。

④政策问题需要目标团体行为调适量的大小,也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人们因历史传统的熏陶,而养成一套行为定向及模式,常习惯于某种成规,倾向于保守持续的状况。要想全面改变这种思想行为,十分困难。因此,为了实现政策目标,目标团体行为所须调适量越小越好,这样小至于造成人员的抵制,有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2)政策本身的因素

分析政策本身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的,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使政策得以有效执行。

①政策的正确性。政策的正确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前提。政策的正确性,首先要求内容的正确、方向的正确; 其次要求政策制定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关系,科学的规划程序。

②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政策目标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者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

③政策资源的充足性。无论政策制定得多么具体明确,如果负责执行政策的机构和人员缺乏必要的、充足的用于政策执行的资源,那么,执行的结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日标。因此,政策方案要涉及政策资源的具体规定。一般来说,政策资源主要有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

(3)政策以外的因素

①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目标团体顺从、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成功; 目标团体不顺从,拒不接受政策,目标团体就会失败:目标团体只部分接受,也会加大政策执行的难度。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