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之中国考古通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唐三彩
【答案】唐三彩是指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陶器,主要以白色粘土为胎,以含有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做釉料。助溶剂为炼铅熔渣和铅灰。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其中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简称“唐三彩”。唐三彩胎质松脆,防水性差,实用性远不如青瓷和白瓷,且含铅量高,具有一定毒性,主要做随葬品的明器。西安和洛阳地区唐墓中出土最多,目前考古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有河南巩县黄冶窑、陕西铜川黄堡窑、西安市郊机场窑等。宋以后的各种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瓷,大部分是在唐三彩的工艺上发展起来的。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矿有力。
2. 利簋
【答案】利簋,又称“武王征商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周武时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其 特征为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器内底铸铭 文4行32字,铭文载武王伐商之事。因而为西周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准,而且证实了古文献对武王伐商史事的记载。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3. 兴隆洼文化
【答案】兴隆洼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和教来河以及大凌河流域,主要遗址包括白音长汗、查海、北京上均、北埝头遗址。兴隆洼文化的房址多长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单间建筑,成排分布,窖穴多在房址附近。聚落外有环濛,有大量的居室葬。陶器烧成温度低,多手制。常见压印“之”字纹,基本器类为筒形罐。石器有打制、磨制、琢制和压削四类,器形以绷形器最有特色,还发现了细石器。
4. 上山文化
【答案】上山文化是一种新颖的地域文化,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境内,它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遗存分下层、中层和上层三个阶段,
2001已出土的文物中,有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盘等。
年、2004年和2005~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次发掘,发现了浦江上山遗址,经发掘证实,一万年前当地人就会种水稻,会用石磨棒和石磨盘磨稻谷脱壳。它将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
文明上溯了30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5. 周原
【答案】周原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和早期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岐山与扶风两县之间。古公亶父时期,周人由邠迁 徙周原,称岐邑;至文王晚年迁居丰前,此处一直是早周都邑。武王灭商后,将周原分封给周、召二公作采邑。 直到戎人入侵,周平王东迀洛邑,岐邑毁于战火,终被废弃。周原考古在70年代后期重大发现很多,已发掘有岐山凤雏和扶风召陈2处大型墓葬。墓葬分布范围很广,已发掘400多座,一般都是中小型土坑竖穴墓,少数为 洞室墓,自西汉以来,西周的铜器窖藏已发现多处,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6. 文化层
【答案】文化层是指人类居住在一地,必然会在原来天然堆积的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往往夹杂着人类无遗留下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如果地层未经扰乱,则上文化层必然晚于下文化层的形成年代。
7. 放射性碳素断代
【答案】放射性碳素断代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1949年开始应用于考古年代的测定。一般适用的年代范围在5万年以内。美国芝加哥大学W.F. 利比是该方法的创始人。
8. 元谋人
【答案】元谋人又称元谋直立人,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远古居民,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在考古学上,元谋人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地质时代属于早更新世,经测定,年代约为距今170万年。还有164万年,不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50万年或更晚等数据。最近又有距今200多万年的报导,因之,对元谋人的绝对年代尚需进行进一步测定。元谋人化石及文化遗物的发现对探索早期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二、简答题
9. 简述吴城文化的特点。
【答案】(1)概述
吴城文化分布于江西北部,最初发现于清江吴城,其时代基本与中原地区的商文化相当。吴城文化的商文化遗存分为三期。一期常见的鬲、豆、罐、盆等器物,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的同类器物比较接近。吴城文化二期的鬲与殷墟早期的鬲近似。吴城文化的青铜鼎、琿等也颇具商文化的作风。由此可见,吴城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比较密切。
(2)特点
吴城文化的面貌亦有其自身特点:①硬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特别发达;②在生产工具上,马鞍形陶刀最具特色;③在铸铜业方面,用石范铸造是其主要特点,已发现了斯、凿、斧、刀、镞的
石范,这是中国铸范工艺中的另一形式。在吴城文化的陶器和石范上,还发现了文字和刻划符号,但大都不能识读。
10.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主要人类化石。
【答案】(1)旧石器时代早期
①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大那乌村发现两枚人类牙齿化石,为一个青年男性的上门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指状比北京人发育突出。
②巫山人:在四川省巫山县大庙区龙骨坡发现一块左侧下颌骨,古地磁测年为距今约200万年。
③郧县人:在湖北省郧县发现两块挤压变形严重的头骨化石,距今约80~90万年,目前普遍认为属直立人。
④公王岭蓝田人:在陕西蓝田县发现头骨化石,形态较北京人原始,脑量约780ml ,古地磁测年为距今80万~75万年。
1931年和1966年陆续发⑤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于1929年裴文中先生发现了第一个头盖骨,
现有牙齿、肢骨、头骨等,距今70~20万年。
⑥陈家窝蓝田人:在陕西蓝田县发现下颂骨和牙齿,保存较好,牙齿属一老年人,距今约53万年。
⑦南京人:在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发现头盖骨及牙齿等,其中头盖骨顶部有一小块骨,称为“前心点小骨”,为南京人所特有,距今约35万年。
⑧金牛山人:在辽宁省营口县发现包括头骨、脊椎骨、肋骨、尺骨等丰富的化石,形态介于智人和直立人之间,距今约28万年左右。
⑨和县人:在安徽和县汪家山发现头盖骨、下颁骨及牙齿,属于不同个体,铀系法的测年结果为距今19万~15万年,热释光法(见考古年代学)测得的年代在距今20万年以内。
(2)旧石器时代中期
①大荔人:在陕西省大荔县发现一个青年男性的完整头盖骨,形态较北京人进步,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早期智人,距今约20万年。
②丁村人:在山西省襄汾发现人类牙齿、顶骨化石,属早期智人范畴,距今10万年之内。 ③新洞人: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左上前白齿一枚,形态较北京人进步,属早期智人,距今13.5~17.5万年。
④许家窑人:在山西省阳高县发现人类顶骨、上颌骨、牙齿化石,距今约10万年前。
⑤巢湖人:巢湖人,又称银山人,在安徽省巢县发现人类枕骨、上颉骨、牙齿化石,距今16~20万年。
⑥长阳人:在湖北省长阳县发现人类左侧上颂骨、右下前白齿等,比直立人进步,距今19.5万年左右。
⑦马坝人:在广东省马坝发现额骨、顶骨、鼻骨等,形态介于直立人和晚期智人之间,距今12.9万年左右。
⑧桐梓人:在贵州省桐梓发现人类牙齿,或属早期智人,有争议,距今18.1~11.3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