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江大学成人教育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不注意视盲,它与注意捕获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不注意视盲的含义

不注意视盲是指当人们专注于某项任务时,对意外出现的物体产生忽略的现象。该现象是20

Neisser 和Becklen 在一项研究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进行选择性注意机制的研究时发现的结果,

中将两组球员玩球类游戏的录像透明处理后叠加在一起,一组球员穿自色制服,而另外一组球员则穿黑色制服,被试的任务是数出某一组球员传球的次数。实验结果发现,只有21%的被试报告他们看到了在录像中间意外出现的穿过球场的撑伞女子。

(2)不注意视盲与注意捕获的区别

①内涵不同。不注意视盲是指当人们专注于某项任务时,对意外出现的物体产生忽略的现象。注意捕获是一种与不注意视盲相反的现象,它指的是当某些刺激突然呈现时,人们的注意会被自然地吸引以至于对当前任务的完成产生影响。

②产生的结果不同。不注意视盲是指这个意外刺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注意捕获是指这个意外的刺激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③产生的原因不同。不注意视盲和注意捕获可能是因为刺激与目标任务之间关联性程度不同导致的结果。即注意捕获可能是因为刺激符合被试基于目标任务的特点所形成的注意图式,而不注意视盲则可能是这些刺激与注意图式偏离导致的。

2. 为什么要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

【答案】操作定义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Bridgman ,1972)提出的,他主张一个概念应由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所下的定义称做操作定义。对自变量采用操作性定义的理由如下:

(1)现实问题的需要

①在现实实验中,有些概念是非常含糊的。如果不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定义,那么不但这些实验本身难以进行,而且实验的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实验结果也难以比较,因为不同的研究者对所研究概念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

②如人们研究疲劳对识记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疲劳程度就是自变量,但问题是虽然疲劳这个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概念,但是在实验中人们对它进行量化地操作却是件难事,因为它没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和尺度。

③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采用明确、统一、可以量化的术语对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的过程。

(2)操作定义特有的的优点

操作性定义的优点主要包括:

①减少了一门学科中所使用的概念数,便于不同研究者之间进行沟通;

②操作定义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

③不同的实验者如果都采用一个有相同操作定义的自变量进行实验。那么他们的结果就有可比性;

④操作定义明确了自变量的内涵,同时也往往指出了自变量操纵的方法。

3. 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IF. 的监控; 表现在能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性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能依据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或调整自身的内部状态; 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觉察不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于意识中。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区别

①意识更多的是通过组成现实的第二信号系统的词来实现的,而无意识反映的是大脑皮层较弱兴奋部位,第一信号系统没有和语词自觉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

②意识活动是自觉地、有目的性的,具有自控性等特点,而无意识更多的是一种不知不觉地内心体验和认识功能。

③意识更多具有社会性、更具有理性、受外界现实制约。无意识则具有更多的不自觉的冲动性,体现了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的动物性的一面。

(2)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联系

①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大脑产生的,二者并存于大脑中,二者都是以大脑作为其生理机制的。 ②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无意识也并不是人们对客观现象根本没有一点认识的反映,而是对某种对象的小自觉地、未加注意的、不由自主地、不知小觉地、模糊不清的反映的认识。

③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都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不可缺少的形式。 因此,意识和无意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执行不同的职能。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 试述注意与情绪的关系。可参考杨小冬,罗跃嘉《注意受情绪信总影响的实验范式》一文(心理科学进展2004, 12(6):833-841)或检索其他有关文献。

【答案】近二十年来心理学工作者就个体对情绪信息的知觉注意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颇受注目的成果。以下围绕情绪Stroop 实验、点探测实验、线索提示实验、情绪条件反射实验以及快速序列视觉呈现实验等几个比较有影响的实验范式简述注意与情绪的关系。

(1)情绪Stroop 实验范式中,负性情绪信息对任务加工的显著干扰通常发生在有情绪障碍的被试组,而在正常被试组则比较鲜见。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而且此偏向发生在前注意阶段。

(2)传统的视觉点探测实验任务通常用来测查注意资源的空间分配特点。研究发现: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在双听实验中,被试可能会进行注意的转移,快速地将注意资源分配给非注意耳。在与情绪信息有关的视觉点探测实验中,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而且注意偏向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此研究结果与情绪Stroop 掩蔽实验的结果一致。

(3)线索提示范式是基于Posnex 等人研究注意资源的空间分配特点的经典模式,研究证明手动反应时在无效提示条件下慢于有效提示条件,产生提示效应。因为在无效提示条件下,注意需要从提示位置脱离开并转移到靶刺激位置。此外,情绪线索的提示效应主要发生于特殊个体,还是具有普遍性,仍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证明。

(4)通过情绪条件反射实验来探查负性含义刺激对注意的影响。有效提示范式则表明了情绪信息对注意转移的影响。个体在识别出威胁性刺激后会快速转移注意。当靶刺激出现时,被试的注意已经不再集中在线索上,从而更快地注意到靶刺激,因此造成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反应时差异的消失。从生存适应的观点来看,个体对威胁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在最初阶段是一种警觉反应,紧接着则是逃避反应。

(5)研究者主要基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中特有的“注意瞬脱”现象来研究注意和情绪的关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应用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表明个体在注意资源有限时仍对情绪信息比较敏感。

5. 写出一项实验室研究的实验设计。

【答案】(1)实验目的

研究内隐自尊对不同任务类型自我妨碍的影响。

(2)实验假设

内隐自尊的主效应显著,高内隐自尊的练习次数显著多于低内隐自尊的练习次数; 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数理逻辑任务的练习次数显著多于言语理解任务的练习次数。内隐自尊与任务类型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高内隐自尊在不同任务性质中自我妨碍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低内隐自尊水平在不同任务性质中自我妨碍的差异显著,内隐自尊水平越低,在言语理解类任务中出现越多的自我妨碍

(3)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2×2两因素混合设计,其中自变量A 作为被试间变量,自变量B 作为被试内变量。自变量A 是内隐自尊,有两种水平:高内隐自尊、低内隐自尊。自变量B 是任务类型,有两种水平:数理逻辑任务、言语理解任务。因变量是被试的自我妨碍水平,即被试在正式测试前练习的次数。研究首先从某大学中随机抽取40名大学生,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 )测试成绩,将被试分为高内隐自尊、低内隐自尊两组,各20人,然后每组都接受第二个自变量的数理逻辑任务、言语理解任务两种处理,不同任务类型的顺序在被试间平衡处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