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32土地资源管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的缩写,它是一种定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各项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2. 土地资源管理学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以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

,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应)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

3. 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规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用途利用土地的

4. 迹地

【答案】迹地在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从广义来说,森林采伐、火烧后,五年内未更新的土地都可以称为迹地。

二、简述题

5.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

【答案】(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运用遥感、土地调查等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监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主要有:

①保持土地利用有关数据的现势性,保证信息能不断得到更新;

②通过动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③能够反映规划实施状况,为规划信息系统及时反馈信息创造条件;

④对一些重点指标进行定时监控,设置预警界线,为政府制订有效政策与措施提供服务; ⑤及时发现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为土地监察提供目标和依据等。

6. 什么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答案】(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运用遥感技术和土地调查等手段和计算机、监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特点

①监测成果的多样性

为适应各级土地管理机构的需求,通过土地利用监测定期提供全国和各省、地、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包括面积数据和反映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图面资料。同时,除开展按固定调查项目连续监测外,还需作固定项目的专题调查。

②监测体系的层次性

为保证监测任务的完成,各级土地管理部门都应有相应的监测机构,各级机构互为关联形成体系,体系包括国家、省、地、县若干层次,各层次组成有机整体,既要保证监测成果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又能开展本辖区的监测任务,提供本地区的监测成果。在体系中又分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国家和省级的,重点提供全国和全省的土地利用宏观数字; 另一层是县、乡级的,提供本辖区的土地利用资料。

③技术要求的区域性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程度和土地利用水平差异悬殊,故可将全国土地分成若干类型区和重点监测区,不同地区的监测周期、力一法手段和精度要求上应有所不同。

④技术手段的综合性

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监测的任务和要求在技术手段上宜采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抽样调查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各自优势,求得总体功能满足各项需要。

(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

①保持土地利用有关数据的现势性,保证信息能不断得到更新;

②通过动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为宏观研究提供依据;

③能够反映规划实施状况,为规划信息系统及时反馈创造条件;

④对一些重点指标进行定时监控,设置预警界线,为政府制订有效政策与措施提供服务; ⑤及时发现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为土地监察提供目标和依据等等。

7. 简述土地利用调查和分析系统。

【答案】(1)土地利用调查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即通过勘测调查手段,查清一个国家、地区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点,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了解土地利用存在问题,总结开发利用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和研究,

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政策,开展国土整治、土地规划、科学管理土地等工作服务。

(2)土地利用调查分析系统

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处理系统是在微机上建立的土地详查数据处理系统,是以地图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分析处理和成果输出的空间型处理和管理的系统,既能处理土地详查数据,完成内业工作; 又可建立土地利用资源数据库,为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土地资源信息。

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①地形图或航摄像片调绘数据的数字化录入;

②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录入及DEM 生成;

③牟张航摄像片的正射投影纠正;

④矢量数据的人机对话修改和编辑;

⑤冬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的属性录入及生成;

⑥自动建立图形拓扑结构;

⑦自动计算各类地物的面积,井自动扣除线状地物面积;

⑧自动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⑨各级面积汇总并打印报表;

⑩形成土地利用资源数据库。

8. 土地登记应依据哪些法律?

【答案】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包括实体法律依据和程序法律依据。

(1)实体法律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土地所有权、土地权属的有关规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土地权属的规定;

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对生产队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规定;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确认土地权属,开展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工作的规定;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的规定;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了土地抵押的范围、抵押登记效力等;

⑦《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除对《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作了具体化的规定外,还明确规定了士地证书式样由国土资源部统一制定;

⑧《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⑨系《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2)程序法律依据

①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登记规则》(1989);

②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