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土地资源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统计管理

【答案】土地统计管理就是运用土地统计力法,借助于数字和图件系统地记载各土地使用单位和各类用地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情况的土地资源管理形式和手段。由于统计的任务、内容和方

法的不同,土地统计可分为原始统计和年度统计,两者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统一的土地统计过程。

2.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3. 土地发展权

【答案】土地发展权是土地变更为不同使用性质的权利,是一种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分割而单独处分的财产权。它既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合为一体,由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土地拥有者支配,也可以单独支配,它是土地处分权中最重要的权利。

土地发展权包括:农地变更为非农用地的发展权或称之为农地发展权; 未利用土地变更为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的发展权; 在农地使用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投入的发展权; 在建设用地上进行建设的发展权。

4. 土地资源调查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利用程度、权属状况、空间分布、生产潜力、适宜性和限制性等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二、简述题

5. 何谓土地统计管理的概念及其内容?

【答案】(1)土地统计管理

土地统计管理就是运用土地统计方法,借助于数字和图件系统地记载各土地使用单位和各类用地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情况的土地资源管理形式和手段。

(2)土地统计管理的内容

土地统计管理包括土地数量统计管理和土地质量统计管理。

土地数量统计管理包括土地数量调查统计,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据以量算各类用地面积,经汇总取得以行政区划(省、市、县、乡等)为单位,按土地使用单位、用地类型为序的土地利用分类统计资料,并为各土地使用单位建立土地台账和土地档案。

土地质量统计管理包括土地分类和土地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质量的分类统计,为土地管理提供土地质量数据。土地评价包括土地自然质量评价和土地经济质量评价。有关成果均反映在相应的土地类型图和土地评价图上。最后按照土地质量等级进行不同等级土地分类统计。

6. 如何确定自然资源价格?

【答案】综合考虑自然资源价格的内在依据和外在依据,可归纳如下自然资源价格的具体理论和方法:

(1)确定自然资源的虚幻价格或影子价格的理论和方法

影子价格理论可以用来直接确定自然资源的社会价格。影子价格是以线性规划为计算方法的计算价格; 影子价格以边际生产力为基础,商品的边际成本称为影子价格。

原线性规划的“对偶规划”计算出的(广义资源投入或所费)价格,即为影子价格。影子价格大于0,表示资源稀缺; 影子价格等于0,表示资源有富余。

(2)确定自然资源的机会成本、替代价格和补偿价格的理论和方法

①自然资源机会成本的理论和方法。在费用一效益分析中,把社会费用看作是机会成本,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费用是一种代价,由于某种决策或选择,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某种用途后,就放弃了用于其他用途的机会。

②自然资源替代价格的理论和方法。任何一种小可再生或非补偿性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都是相对的,自然资源的物质特性和性能可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被另一或另一些资源物质所替代,如塑料物质替代钢铁和水泥等。自然资源价格根据发现、开发和获取替代资源的费用(成本)来确定。

③自然资源补偿价格的理论和方法。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其规模和强度大大超过了资源自身恢复的能力,欲使其继续再生、恢复和更新,就必须予以人为的或人工的协助。这种人为、人工协助的耗费称为补偿费用。其价格水平的高低,是在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耗费的补偿上、下限的情况下而设计确定的。

(3)确定自然资源的区位价格理论和方法

自然资源的区位价格理论和方法,着重反映自然资源所处地域的区位差异,即自然资源都是存在于具体地域内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使其具有区域性特征,因此自然资源在被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不尽相同的区位价格。

7.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

【答案】(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运用遥感、土地调查等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监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反映和

分析的科学方法。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主要有:

①保持土地利用有关数据的现势性,保证信息能不断得到更新;

②通过动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③能够反映规划实施状况,为规划信息系统及时反馈信息创造条件;

④对一些重点指标进行定时监控,设置预警界线,为政府制订有效政策与措施提供服务; ⑤及时发现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为土地监察提供目标和依据等。

8.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析评价有哪些主要指标? 常采用哪些分析方法?

【答案】(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析评价的主要指标

土地总量指标(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土地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土地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土地标志变异指标(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标志变异系数)。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析评价的分析方法

①土地综合指标分析基于动态监测得到韵数据经整理后,计算土地总量指标(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土地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土地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土地标志变异指标(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标志变异系数)和进行的统计分析。

②土地动态分析应将监测得到的数据加以整理或动态数列(土地绝对数动态数列、土地相对动态数列、土地平均数动态数列)后应用动态分析指标(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序时平均数、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进行统计分析。

③巨地指数分析又称因素分析法,用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的土地现象总体数量的综合变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获得监测数据编制土地总指数(土地综合指数、土地平均指数)和土地指数体系,并借以进行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推算,以及假定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测定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方面和程度。

④巨地平衡分析是研究土地现象之间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一般来讲借助于平衡表和平衡图进行分析(单项平衡、综合平衡、联系平衡)。

9. 试述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答案】(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①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资源均以一定量存在于地表空问。土地利用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规划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

②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重要的物质条件,各部门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都是以占用一定面积土地作为其活动范围,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用地上的比例